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师培训

水痘的预防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6-03-20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同一病毒所引起。水痘是在儿童多见的急性传染病,以轻度的全身症状和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为其特点。病原体是水痘状疱疹病毒,其在外界生活力弱。存在患儿的血液、疱疹和口腔分泌物中。

  1.流行病学:

  传染源:水痘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易感性:普遍易感,传染性很强,接触后的易感者约80%发病,以冬春多见,10岁以下儿童多见。

  2.临床表现

  (1)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21天。

  (2)前驱期: 起病较急,可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也可有低热,此期多为24小时。

  (3)发疹期:发热一般不高,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痒感,使患儿烦躁不安。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躯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现,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疱疹、结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粘膜如口腔、咽部、外阴等,也常见皮疹。另一特点为头皮也可见各期皮疹。

  血象检查:白细胞或稍增多。并发症为皮肤疱疹继发感染,其他少见。

  3.治疗与护理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一般只需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即可,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多饮水,并予易消化的食物。热并较高者可投以退热剂;皮肤瘙痒者可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如异丙嗪、扑尔敏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B1及C。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可促使病情恶化,造成死亡,如因其他疾病使用激素后感染水痘者,应尽快减时、停药,或注射丙种球蛋白。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及柔软的内衣,剪短指甲以免搔抓疱疹引起继发感染。较小儿童可带手套或包以布套。局部可涂以止痒剂,如用0.25%冰片的炉甘石洗剂,感染时用5%磺胺软膏或白九汞膏等。有继发感染时可加用抗菌素。

  4.健康教育处方

  (1)健康儿避免与水痘患儿接触,接触者应隔离检疫21天。病儿房间注意通风,用具及被服等用紫外线照射或太阳曝晒及煮沸消毒。

  (2)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继发感染。如有继发感染应及时使用抗菌素,局部可用大蒜汁、红汞、1%龙胆紫涂抹。

  (3)剪指甲,防止抓伤,如有痒感可用5%碳酸氢纳溶液、炉甘石洗剂或碳酸氧化锌涂控。

  (4)对易感者即在接触后3天内注射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0.4-0.6ml/kg),并不能降低发病率,但可减轻病情。但肌注2-5ml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易感者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并使发病者病情显著减轻。由于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来源困难,故仅用下列易感者:

  ① 患有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的儿童;

  ② 有肯定细胞免疫缺陷者;

  ③ 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或激素治疗者。

  ④ 对正常健康儿童则不需注射。

  (本文从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网站下载,建邺区教育局体卫科转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