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同学们化身“时空侦探”,收到朱自清先生的一封“求助信”——《背影》中的“浦口车站”正在逐渐被遗忘,需要大家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重新挖掘这座车站的人文底蕴,守护文学与历史的记忆。
教学目标
1.在实地寻访中观察车站建筑特点,结合历史资料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培养观察与联想能力。
2.通过诵读与交流,深入体会《背影》含蓄深沉的父爱,激发对家庭情感的珍视与感恩。
3.体会浦口火车站的历史价值,知晓其作为近代交通枢纽的作用,并能联系课文中车站与《背影》创作的关系。
活动过程
二附小四年级的同学们带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好奇,走进南京浦口火车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背影》为线索,通过“读文赏析、实地寻访、成果展示”三大任务,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任务一:读文赏析——在文字中触摸历史
活动前,老师们精心设计了研究单,带领同学们一步步走进文字、触摸历史。同学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浦口火车站百年历史,感受这座老站作为近代交通枢纽的独特地位。随后,师生共读《背影》,分析文中父亲送别场景,体会朱自清笔下真挚的父爱。“原来火车站不仅是离别的地方,更是情感的载体!”一位同学在研究单上写道。
任务二:实地寻访——在行走中感悟经典
带着研究单、手执ipad,同学们踏上浦口火车站的月台。青砖灰瓦、复古站台、老式列车……这座充满民国风情的建筑让书本中的场景跃然眼前。活动中,同学们分组完成三项实践任务:用镜头记录车站的经典角落,采访路人分享“车站记忆”,在月台上诵读《背影》选段,并讲述自己选择打卡点的理由;寻访小分队结合车站历史背景,讨论《背影》中“父爱”与“离别”的深意。不少同学表示:“站在作者笔下的地方,更能读懂文字里的感动。”
任务三:成果展示——在分享中升华思考
研学归来后,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成果汇报。有的小组通过手绘研学地图,标注车站与《背影》场景的关联;有的用情景剧再现“父亲买橘子”的经典片段;还有的将采访录音与历史照片制作成短视频,展现车站的岁月变迁。老师们评价:“孩子们不仅读懂了课文,更学会了用多元视角链接文学与现实生活。”
此次跨学科学习活动将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让文学经典焕发新生。希望孩子们明白,文字的力量源于真实的生活。走进《背影》的写作地,不仅是为了致敬经典,更是为了在观察与实践中收获成长的思考。
(供稿:濮小卉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