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上午, “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成功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区教育局领导、区教师发展中心分管领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相关学科教研员、各小学教学校长及各小学骨干教师。
信息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中华附小机房1举行,活动由建邺区信息教研员汪俊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由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陈珍老师执教的《探数字身份,解编码规则》。这节课陈老师主要通过教师的数字身份以及三个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数字身份。三个任务都注重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学以致用。
第二节课由新城小学南校区,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王宁琳老师执教的《我的数字身份》。本节课,王老师创设了“制作图书卡”这一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她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不断为学生创造新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节课由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有翔老师执教的《探秘“一笔画”》。本节课按照“生活体验”——“规律探究”——“算法描述”——“程序验证”——“应用拓展”五个环节展开。选择了处理“图”较为直观的Python语言进行程序的验证,实现从原理到程序的迁移,让学生体会了算法的优势。
最后建邺区信息教研员汪俊老师对三位老师及三节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由南京市信息学科带头人薛元虎老师对本次活动及三节课进行了点评。首先薛老师为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赞。两位年轻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执教了《我的数字身份》这一课,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知道编码的规则,了解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两位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仔细严谨,有趣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特的课行如流水,与学生的交流自然。从教学形式上来说要注重具象内容和抽象内容的关系与平衡,在教学内容上兼顾三个层次的要求,引导从多个方面熟悉程序,在推导数学原理的过程中,采用类似科学课程中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这是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一种实践。最后,薛老师就信息新课标与参加活动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薛老师提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的是一个大概念,给学生提供多个案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去探究。
(中华附小 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