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清气朗。在2020年10月23日上午,雨花台、建邺区初中物理联片教研活动在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举办。在雨花台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季卫新老师和建邺区初中物理教研员陈玫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重视实验教学 凸显科学思维”为主题的物理教研活动。
首先是两节九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来自雨花台中学初中部的于爱梅老师和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吴天翔老师分别就《第十三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两位老师创造性的以武汉火神山医院引入,紧扣生活,代入感强。为了体现设计电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用医院装修电路改造为背景,将同学们分小组,攻克病房呼叫器、走廊灯、和病房照明灯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在活动过程中让同学们体会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
吴老师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在课上引导学生思考各个电路设计的需求,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然后请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确定实验的最佳方案,最后请学生自主连接实物图并展示。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环环紧扣,师生互动十分频繁,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轻松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于老师更加开放,她在介绍了今天的实验器材后,请学生自主选择电路进行设计和连接,学生们分组自行讨论需要的器材,电路图的设计,实物图的连接,而于老师会偶尔与学生交流给与指导。最后分组介绍自己的电路图和设计原理。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接下来由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的周跃林教师带来的八年级《光的反射》。周老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研究,对纸板和平面镜为何垂直摆放以及法线的建构过程有自己进一步的理解,所以周老师在他的课上做出了改善。他在过程中建立没有法线和以数学方法贴辅助线建构法线来进行描述光的反射,然后对比后总结得出由法线描述光的反射规律会更加简单。
课后板桥中学的隗月玲和新城初中怡康街分销的陈希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隗月玲老师觉得两节九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两节课从情景引入,学生设计图纸、学生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评价优化的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思路。而周老师的课堂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无论是光的反射概念引入还是探究规律时,研究对象、研究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思考提出,且在法线引入时不是一味的按照课本,而是更加注重逻辑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陈老师对两节实践课给与肯定,她认为将一节课与时代主题紧扣体现了学科育人的本位。她认为于老师的课有以下三个优点:内容的多元性,方法的多样性,目标的多维性。周老师的课颠覆了教材的传统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周老师从学生出发建构光的反射定律,从数学角度引入法线,体现了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
最后由季卫新老师带来一个关于《光的色散》的讲座。他回顾了光学发展史和近代光学发展,提出中国对色散的研究早于西方各国。他总结了有国内外早期对色散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牛顿为色散所做的几个著名实验,充实了书本上简单的内容。他告诫老师们应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了解物理学史才能更深层次的去理解相关学术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