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外河西教育集团协办的建邺区中学教学管理研修会在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深度研讨作业设计”。全区各初中分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代表、初一数学备课组长,全区中学教研员参加,以南外河西教育集团三个初一备课组对同一节课作业设计的不同思考为切入点,探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不同思考维度。
三所学校的初一年级数学备课组代表教师组成三个团队,坐上前台各自的“辩论席”,面对台下所有领导、专家、教师同行,完成整个陈述、答辩过程。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基于分层学习的理念,学生分层、作业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体现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予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让每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则强调“进阶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像一个个阶梯,层层深入,在问题设置、作业设计上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实现学习的自然进阶。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为了突破难点,采用动手拼正方形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从形到数直观感受公式。同时用“问题串”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层层递进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所学校初一备课组陈述完成后,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原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何炳均,建邺区数学教研员沈仁广,建邺区历史教研员吴敏,建邺区化学教研员董海,四位专家向各个备课组“发难”,针对他们刚刚的作业设计方案开始了深度提问,现场所有人员全部卷入精彩的答辩、思考、探讨的过程中。
台上是三所学校备课组老师们的答辩,台下是全区各校教师代表的集体“头脑风暴”,他们也在探索自己学校的“双减”作业设计,产生共鸣和思考。
何特希望各位老师深化对“双减”的认识。他说,减和增是矛盾统一体,最终让学生受益,而不是受罪。“作业不是一味减,减的是作业中过重的量、过分的烦、过度的怪。作业如果严重挫伤积极性,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重复作业太多,量太多,学生们就看不到数学中的美、数学中的趣,数学中的玩。”而作业需要增的则是兴趣、层次、评价等。何老师说,老师不能把学生兴趣打下去,应该用适当层次、适宜评价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
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说,此次活动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是集团化办学的创新举措,给全区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修平台。建邺区在全区层面启动三个维度的作业设计研修活动,具有三点价值所在:这是科学减负的必然要求;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独特视角;这是学校研修氛围的有效载体。
如何设计更好的作业?这是每个教师和教研组要做的。马局长认为,首先,要着眼于作业的全部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了作业的诊断、激励、评价功能,而忽略了作业也是课程形态,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其次,要着眼于厘清三个概念。“厘清作业目标、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关系,厘清作业的科学表达和呈现方式,厘清作业的类型差异和生源差异。”第三,要着眼于校本化作业的创新。
如何更好的设计作业?这是学校教学管理者要做的。马局长认为,首先,要行动化研究。“每个学校要动起来,只有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作业设计的乐趣和功能。”其次,要群体化研究。“一定要让所有人参与进来,某几个走不远。”第三,要比较式研究。“‘双减’作业设计没有太多的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希望各个学校学会做科学性比较和论证。”学校教育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痛点,马局长希望,建邺区每一所学校都瞄准学生痛点,而启动作业改革。
南外河西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易善平说,“双减”作业研讨非常有价值,南外河西教育集团三所学校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了样本。“现在的作业是课业学业的整体作业,需要放在系统中去考虑。”易理事长说,通过这样一个形式,让我们的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最终办好每一所学校,最终让每一个孩子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