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学习、理解与落实、培训与实践是已成教研工作的新常态。由建邺区教育局、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研处策划,南外河西教育集团、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承办,主题为“聚焦中学生核心素养,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建邺区“教、学、评“一致性现场展示活动,于12月14日星期三上午在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十楼报告厅成功举行。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中教科长高婷婷,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黄玉华、部分中学教研员,河西外国语学校校长、南外河西教育集团办全体人员以及全区各中学分管教学校长、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特邀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汤振刚教授等六十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河西外国语学校语文组,在集团办及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南外本部语文学科专家指导下,通过前期的反复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努力理解新课标下“教、学、评”的内涵,并尝试探索落实“内容、活动、质量标准”的三位一体;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可操作策略和方法;探索提升师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呈现了“一堂课、一场沙龙、一个微讲座”,活动从上午8时开始到12点结束,整整四个小时,围绕主题,有序开展,高潮不断,精彩纷呈。
一堂诗意的课:《披沙拣金辑“月”诗》
南外河西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张婷老师以丰沛、细腻、饱满的情感,精致、精美、精巧的设计,用恰到好处的“辑诗赠别”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充分利用小组的讨论优势,激励学生合理质疑的能力,引导学生持续性思考。课堂突显对学生“思考、探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完美呈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积累、分类和赏评”学科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激励、评价贯彻于课堂的始终,课堂中学生“字字入目,声声入耳”的朗诵,大方、自信、准确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充分体现学校教学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正向影响,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家新课标的科学性和新时代中学生昂扬的精神面貌。
一场有深度的集体备课:新课标下项目化学习与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研究
在语文教研组长凌毅老师的组织下,9位老师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审美创造、文化自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1.巧设前置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2.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教师点评语言高妙,学生素养提升充分;4.设计创新作业,活用课堂所学。交流中,有过程回顾、有犀利点评;有思维碰撞;有拓展延伸;更有对以往做法的反思与更新想法,有对新课标的深层认识,彰显了河外语文老师良好的学科素养,给与会者启发和借鉴。
一个春风拂面的讲座:冬春异景色,朝暮共清风
由河西外校主管高中教学的经卫宏校长带来了春风拂面的讲座,她站在高考风向标的旗帜下,回观中学语文教学,对此次公开课和集体备课做了点评和升华,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四个维度展示了学校教学部门关于新课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性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式,并强调要求:教学目标要清晰、精准;评价性任务要做到“可想”“可说”“可写”“可做”;教学活动要看得明白、学生做得痛快、体会深刻。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杨菁老师进行了学科专业评价。她说:此次备课有热度,以点带面,全方位地呈现出了河西南外的智慧;研究有维度,求真、思考、灵活;举措有厚度,以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研讨展示了对项目化教学的思考。并对未来研讨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此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汤振刚教授,他分享了关于教学评一致性教育学理论方面的指导,在讲座中首先对河西南外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的赞赏,认为河西南外在这个领域中有非常独到之处;然后在讲座中提出要注意教学目标的相对集中性;语文训练过程中的匹配性问题和教学评价过程中割裂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建邺区发展中心黄玉华副校长点评道: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练、评”的一致性要抓好四“有”,第一个“有”:教有目标,就是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具体的可测的目标;第二个“有”:学有抓手,就是文本教材,是实验、视频等活动材料的沉浸;第三个“有”:练有重点,要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进行有重点的练习;第四个“有”:评价有方向,体现指导性、激励性、过程性、基础性和连续性。在今后的评价活动中不能机械化、一刀切,要认识到课堂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力求做到因人而异。
最后,建邺区教育局马峰局长对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结合本次研修的三个核心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体系”“教、学、评一致性”提出了个人的想法和三点的希望:一是项目化教学任务要更具体化,具有挑战性,适应学情;以解决实际真实问题为导向,具备一定的思辨性;二是学校集体备课和讲座对情景任务设置的理解需要进一步的打开格局,视野要开阔,情境要真实丰富,力求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融合,利用时代科技等资源走进学生的心里,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之间的契合度;三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新课标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项目化教学中,要把“教、学、评”一致性贯彻到每一节课中,理清课堂目标、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关系,关注区别与联系,做到融通,一致。
此次活动在掌声中画上圆满句号,与时俱进的新课改永远在路上,“教、学、评”一致性的种子,会在每一所学校老师的实践中开花结果。





南外河西教育集团办供稿(孙广召、马菊华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