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德育研究中心工作计划
一、2017年度工作纲领
1.围绕“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开展主题活动,落实生本德育
在中学,倡导体验式班会,着力走心、实践,学生自我教育。在小学,倡导悦读育德、悦动育德,着力语言、行为的表达,学生间比学赶帮超态势的形成。倡导学校育德活动顶层设计的系列性、层次性、科学性,关注学生、教师的心理,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媒体对活动的支撑,尽量发挥每次活动最大的教育功能。倡导育德与培育核心素养的关系研究,提升学生成长力。
2.推行“团队化班级管理”机制,发挥专业教师力量,实施全员育德
总结、展示我区小学“团队化班级管理”取得的经验,以五年内新建学校为试点,尝试运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学业、身体的健康成长;继续研究“道德与法制”“心理教学”“综合实践科”“音体美科”与育德的关系,发挥专业的力量,实现全员育德。
3.以“评审、验收、培训”为引领方法,提升德育队伍专业素养
利用市、区德育优青的评审锲机,进一步完善我区星级班主任评审机制,用进阶目标引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将班会课展示、班会课视频评比成为练兵场和示范台,将德育故事演讲比赛作为修学德育理论的测试卷,在实践与反思中激发德育队伍的智慧火花;用每年一度的班集体验收、成果展示、优秀班集体表彰激活工作热情;暑期将进行第三期“E+背景下,班主任及德育干部培训”,从理论与实践、前瞻与反思等方面进行学习研讨。
4.以“创建区项目基地、市优秀课程”为载体,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推行“第二届建邺区德育项目基地”建设,发挥首届已挂牌基地的辐射效应,以市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为榜样,加强对德育校领导的培训,促进理论水平及归纳提炼能力的提升,本年度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亲手做、共分享方式,强势推进德育课程建设。
5.进一步加强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力量的整合,开发并落实成长课程,促进全程育德
发挥区家长学校总校的领导力量,组建家长学校的“讲师团”, 逐渐构建家长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思考家校齐心合力的内容、实施手段和呈现方式,畅通良好沟通和发挥正面有效作用的渠道;建设一批善于进行良好家校沟通、具备专业心理知识的队伍,能与不同年龄、类型孩子的家长有良好的互动,促进教育的更大成效。对校园欺凌、心理失常、情绪难于自控等现象,进行有效的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017年度工作大事记见下表:
月份
|
主 题
|
2\3月
|
区德育优青评比、市德育优青推荐;关注心理提升学力教育活动
|
4月
|
区读书节、知识大赛现场展示活动;德育干部德育故事演讲比赛
|
5月
|
成长仪式、青春仪式现场会;班集体验收
|
6月
|
成人仪式、毕业仪式现场会;星级班主任评定
|
8月
|
班主任培训
|
9月
|
入学仪式现场会;德育论文评比、德育课题申报
|
10月
|
家校沟通展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会
|
11月
|
德育班会课视频评比
|
12\1月
|
德育课程(项目)基地评比
|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一)试行团队管理模式,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子
总结、提炼、推广我区某些小学班级管理小组的经验,在新建小学或小学低年段试行团队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全员育人的落实。班主任作为首席管理者,管理小组成员有任课教师、特聘家长(阶段性)、高年级学生(伙伴卡)等。
(二)抓住现场会契机,推进学校德育课程顶层设计
配合省、市、区“品格提升建设工程”、“德育课程基地”“德育项目基地”等创建目标,通过活动前的准备、梳理、活动的展示,逐步培育、促进我区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
(三)师生沙龙研讨,共探学习动力激发途径
开展班主任沙龙、师生对话平台,探讨德育之于学习动力激发途径、策略的研讨。尤其是中学和高中阶段,如何进行常规的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对网络原住民管理让网络E+推动有效学习?学校、班级该开展哪些活动,怎样开展才利于良好生态场的形成?
引导思路:
第一,孩子对未来的期待,愿意成为怎样的人?
第二,你为什么而学?
第三,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网络之于学习的积极意义如何开发?调控?
(四)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师分阶成长
做好市区德育优青的推荐与评审、班集体申报与验收、星级班主任申报与评审工作,做好德育教师的引导、启发、研训,在实践中分层培养、分阶推进。
(五)构建家长学校课程框架,打造优秀讲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