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南京市建邺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场会暨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项目化学习展示活动精彩举行。
上午8:00多,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体验区吸引了来自南京市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的专家和老师们,不同造型、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眼花缭乱,孩子们却“门清”!“这个是优创机器人,我们提前设计好程序,让它可以完成清除路障等十多个程序。”五年级男生赵宇亮和胡凌宵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有机器人社团课,刚刚参加过南京市的比赛。
六年级男生吉瑞和程若言正在给大家展示是一场机器人对抗赛。“我们这个项目叫超变战场,比赛的时候两个人搭档,一个负责攻击对手,一个负责干扰对手。”程若言告诉记者,他们设计的攻击程序具有的速度快力量强的特点,而防御程序则可以让机器人“打”出上钩下钩拳。小伙子们可厉害了,曾经获得省级创客大赛二等奖。
女生戴嘉琪玩起了足球机器人“绿茵小将”,需要将三个紫色块和三个橙色块攻入对手球门。男生邹亚宸则向来宾们展示可爱的悟空机器人,集体跳舞可酷啦!
科学老师张莹正在给五年级同学上《寻找生物的家园》,其实,在这节课之前,孩子们已经研究了两个星期了!学校在一楼启动了“dream”鱼湿地研究项目化学习,孩子们可以近距离对生态鱼缸角进行观察,他们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将自己的报告带上了这节课。“请大家看我们采访鱼缸管理员李老师的视频,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这个智能鱼缸里有污浊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水位检测器、温度传感器和智能化投食器等设备。”“我们研究的是鱼缸里的鳑鲏鱼,它们是小型淡水鱼,个头小,颜色丰富,我们的问题是:这么活泼的小鱼会不会和其他鱼类打架?”
滕倩老师这节信息课是让五年级的孩子们做“智能防疫门”。上一节课,孩子们已经搭建完成防疫门,这节课他们将通过在Pad上变成,让这个防疫门实现计数等智能化功能。“我们其实还能添加人脸识别、增加识别车辆信息等功能!”孩子们萌发出更多的思路。
六年级的孩子即将毕业,刘家惠老师的这节信息课就是带着孩子用Pad做一个神奇的“时光相机”。
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进入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校本必修课,虽然是在科学课或者信息课上学,但涉及的知识涵盖生物、语文、数学等多学科。
此次活动,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建邺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分管领导,各小学分管副校长和信息中心主任,各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和人工智能项目实验教师纷纷参加。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上有什么特点呢?
晓庄一实小的机器人课程,不仅有社团活动的形式,还特意在校本课程中安排了人工智能的专项学习,确保三到六年级每周都能开展机器人校本课程。课程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学习内容分为模型搭建、程序控制和综合运用三个相对独立又循序渐进的部分,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学校还成为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的考点,以教学机器人及开源硬件为载体,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问题基本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对人工智能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进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思维”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
(晓庄一实小 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