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主题为“AI·以极简致卓越 智慧探未来”的建邺区小学极简教育技术结营仪式暨智慧教学创新实践现场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顺利举行。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馆长陈平,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华永兰、小学各学科研训员,南京市建邺区教育技术处、各小学信息化相关负责同志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活动。会议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一春教授开展专题讲座。
活动伊始,来自全区各校的八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六个学科,全方位呈现了极简技术和智慧课堂的推进成效。
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教师陈蕾执教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多彩的世界文化》一课,运用AI智能助手、“金陵微校平台”、平板等手段,引导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建构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中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南京市莫愁湖小学教师花卉执教四年级语文《走进“水八仙”的世界》一课,运用AR、信息化教学软件、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制作美食、分享美食、鉴赏美食的积极性。学生在拍照、拍摄视频、配推荐文字、发朋友圈集赞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教师李钰执教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借助平板检查字词预习效果后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热搜词”“课件传送”“学生互评”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渗透和总结文章写法。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教师沈涛执教二年级语文《青蛙卖泥塘》一课,利用平板开展教学,基于故事情境精心设计识字教学,建构言语表达图式,采用分组竞争的游戏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南京市陶行知学校教师乔非凡执教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课》一课,利用智能教育平台的多种功能,梳理整数乘法的学习脉络和单元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掌握学生学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教师朱若颖执教五年级英语《Unit7 Chinese Festival》一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了解学生的学情变化,提供拓展资源,助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知识的迁移创新。莲花实验学校教师耿慧执教四年级美术《字的联想》一课,以AR线上观摩“建邺印象”书画展布展情况引出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结合图片欣赏、文字变化的多重演示引导学生设计艺术字。通过手机投屏、线上上传作品的方式进行展评,拓展文字的实用性。新城小学北校区教师洪欢执教三年级体育《少儿体适能——运动强度》一课,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学生运动数据,科学监测运动负荷,精准识别学生个体差异,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精准化教学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副书记张磊致欢迎辞,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本次活动是教育改革的缩影,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华永兰作结营总结,充分肯定了全区以构建未来关系新样态为总体目标,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特色项目探索与实践成效,强调全区教师要以研训为引领,持续提升技术的实用性、有效性、适度性,整合和深化教学内容,改善学生体验。
随后,会议现场举行了2023极简技术在小学智慧教学中的应用课例竞赛颁奖仪式,与会领导为获得一等奖的个人颁奖。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英语教师魏同悦、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数学教师杜艳作为学员代表上台发言。
作为建邺区智慧教学创新实践试点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主任茅心溯以《智慧引领,数字赋能 打造“深学”课堂体系》为题,汇报了学校在智慧教学方面所做的创新探索及实践成效。他从智慧教学实施策略、智慧学习模式创新、智慧成果应用推广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多方支持的智慧授课环境,开辟高效的教师成长路径,建立多元智能的课堂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一春教授以《AI赋能打造高品质的课堂--极简教学技术应用与教师素养提升》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他以如何通过极简技术打造高品质课堂为切入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强调运用多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实现精准教学、合作学习、开放学习和混合学习。他指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重塑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营造开放教育生态。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馆长陈平发表讲话,他表示,建邺区教育局以极简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深度应用目标明确、范围广泛、学科多元、成果丰硕。他指出,“双减”“双新”背景下,要关注教学评一体化在技术支持下推动教学环节的深度变革,利用技术赋能集体备课高效开展,促进质量提升。
最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作总结发言,他对训练营全体教师及研训员的付出和成长表示祝贺。他指出,结营亦是出发,当下,极简技术在全学科开花,要常态化、适度性应用,紧跟数字化浪潮,让教育更高效、更智能。


















(供稿:茅心溯 编辑:茅心溯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