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有感
暑期读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同,父母们被分为了两类:主动型父母和被动型父母。主动型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始终与孩子保持强大的精神纽带。而被动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刚刚相反。
主动型的父母教育孩子从孩子的成长需求出发,被动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了满足童年的自己。主动型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延续或附属品,会看到孩子成长的需求;而被动型的父母,往往看不到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他们给予孩子的是他们自己认为重要且需要的。
在养育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养育的基础。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书中告知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尝试。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人生,这会让家长明白孩子许多不可理解的想法,减少亲子矛盾;也会让家长放下家长的架子,来更好的和孩子互动,来提高亲子质量。正如希拉里·克林顿所说: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作为一名家长的我,书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多看孩子长处,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帮他们庆祝,和孩子交谈,共同面对他们的恐惧,学会对孩子说“对不起”和“我爱你”。由此看来,困境并不在于孩子的教育有多难,更多的问题在于为人师,我们是否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否有放空心态,愿意从零开始接纳;是否可以坦然面对自己身上的弱点。
幼儿园的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没有的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总是要老师不停的絮絮叨叨,然而还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方法来尝试一下呢?当孩子还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到了其中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给一个眼神来表示你现在的情感。比如说:当-个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霸占其他小朋友的,我就投去一个严厉的眼神,孩子看到后立马就把玩具还给对方;当孩子操作不认真的时候,我投去一个生气的眼神,孩子立刻专心完成他的操作;当孩子主动帮助他人的时候老师投去肯定的眼神,不用你夸赞,孩子的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当孩子遇到事情胆怯,不敢尝试的时候,你投去一个相信的眼神,孩子瞬时间就觉得勇气十足。诸多的情况下,不用我们苦口婆心的说很多话,只要一个眼神就解决了许多问题。
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许没有难么多的情感纠结,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生气了就跺脚,他们从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能够看懂孩子们的内心话语,要学会用眼神和孩子沟通。当孩子们明白你之后,你会发觉原来一切都是那么容易,心领神会的感觉真的很棒!
教师也要真正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教师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观点,恰恰与《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的观点一致。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