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园所动态 挂牌督导 资源共享 园所概况 家园互动 教育科研 幼儿保健 招生招聘 点播直播 师生博客 雁过留声
   当前位置:浏览文档
[内部]用绘本的“钥匙”,打开科学探索的“宝藏” ——以《蚂蚁和西瓜》绘本为例浅谈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发布人:孙欢欢  发布时间:2022/09/05 13:36:46

用绘本的“钥匙”,打开科学探索的“宝藏”

——以《蚂蚁和西瓜》绘本为例浅谈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案例背景】

今天浩浩带来一本《蚂蚁和西瓜》的绘本,午餐后,和天天在阅读区分享《蚂蚁和西瓜》这本书。当他们看到小蚂蚁洞穴那一页的时候,只听到他们开始讨论着。 浩浩说:“你见过蚂蚁吗? 天天说:“我在草丛里见过?”浩浩:“我在我家公园见过?”这时,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琦琦说:“我见过小蚂蚁,小蚂蚁好小啊黑黑的!”蜜蜜说:“我在树叶上见过小蚂蚁,它怎么在树叶上呢?笑笑:“可能树叶是它的家,“它喜欢吃树叶。”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小蚂蚁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蚂蚁和西瓜》讲的是一群蚂蚁如何把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想办法搬回蚂蚁窝的故事,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都与众不同,其中最有趣的一幅画就是对地下蚁穴的描述,蚁穴的每个房间都会有标识牌,如:蘑菇种植室、糖果、宝物、薯片……这是一本极其富有趣味性的绘本,漫画式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个绘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感觉,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纲要》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包括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一场关于蚂蚁的探究行动开始了……

【案例描述】

案例一:“去户外观察蚂蚁”追随兴趣,给予探究空间。

1.围绕“我知道的蚂蚁”展开讨论。

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围绕“我知道的蚂蚁”展开了讨论。子博说:“蚂蚁的嘴巴很小,蚂蚁的嘴巴尖尖的,它的嘴巴有两边像个爱心一样。“琦琦说:“蚂蚁是黑黑的。不对,蚂蚁还有红色,还有白蚁。”雅祯说:“蚂蚁的家在树叶底下,在洞里,有时会出来玩,到不同的地方去。

2.寻找蚂蚁

在谈话中,孩子们提到蚂蚁的家在树叶上、树底下…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来支持孩子们验证自己的想法。除了沙池附近有蚂蚁,蚂蚁的家还在幼儿园的哪些地方呢?带着问题小朋友们开启了寻找蚂蚁的旅行......

我的发现:“幼儿园攀爬梯旁的法桐树下面有蚂蚁,还有一个蚂蚁洞。”“这里有树,这里有蚂蚁。”“不是有树的地方就有蚂蚁,是有蚂蚁洞的地方就有蚂蚁。”“我在幼儿园的小山坡上看见了一个很大的蚂蚁洞,还看见了“蚂蚁大王”“这里有蚂蚁群...”

3.观察蚂蚁

蚂蚁长什么样子呢?我发现了、我发现了用眼睛去观察蚂蚁时,蚂蚁是小小的,没有变大就像原来那样。可是当我用放大镜去观察蚂蚁时,发现蚂蚁变大了,而且我看得更清楚了。“蚂蚁小小的,黑黑的。头上有两只触角”“蚂蚁头圆圆的,屁股圆圆的”“不对,它的屁股有点”“蚂蚁有8条腿”“蚂蚁有4条腿”,“蚂蚁有数不清的腿...”孩子们拿起记录本和笔把自己的观察画了出来。根据自己的记录和绘本上的蚂蚁进行比较验证。得到结论蚂蚁有一对触角,黑色的身体,六条腿。蚂蚁是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有各自的分工。

分析:孩子们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充满着好奇心,善于观察和发现,追随孩子的视角,我们总能发现更有意思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识别问题的价值,给予孩子探究的空间,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支持。

案例二:“小蚂蚁吃什么”设置认识挑战,支持深入探究。

随着对蚂蚁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小问题也接踵而来。“蚂蚁喜欢吃什么呢?”

我的猜想:“蚂蚁真的喜欢吃饼干、牛奶、糖果吗?”,“那我们把这些好吃的带到有蚂蚁的地方去试试吧。”。“蚂蚁会喜欢吃我带来的饼干吗?”,“妈妈说,蚂蚁最喜欢吃甜甜的食物了。”,“蚂蚁蚂蚁你快来,美味的糖果在这里!”

实验验证:根据孩子们的猜想,我们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作为本次实验准备的材料:香蕉、糖果、火腿肠、面包和树叶。并将以上相同的食物准备了4份放在幼儿园不同位置的蚂蚁洞旁。等待半小时后,孩子们自动分成了4组进行观察。

分享和记录观察结果:“我看到面包上的蚂蚁最多。”,“蚂蚁也吃火腿肠。“蚂蚁最喜欢吃香蕉,也喜欢吃糖果。”,“原来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我看到蚂蚁一小块一小块搬食物,把食物搬到了蚂蚁洞里。” 

分析:孩子们通过对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进行猜测、探究、实验,最后发现结果的过程,充分促进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纲要》中指出:在活动中,教师因更多的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案例三:“蚂蚁的地下洞穴”提供材料,给予支持

蚂蚁的食物是搬回去了,可蚂蚁的食物藏在哪里呢?“大大的,长长的,像隧道一样,像幼儿园的滑梯一样。”孩子再次拿起绘本故事。对蚂蚁地下储藏室那几页画面特别感兴趣,蚂蚁的家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有许多房间吗?每个房间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吗?为了让孩子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及种群分工有更真实的感受,我为孩子购置了蚂蚁工坊。

随着蚂蚁工坊的到来,孩子开始新一轮的探索和研究。在观察蚂蚁的生活状态时,孩子们对于蚂蚁挖隧道有着很大的兴趣,当发现蚂蚁挖隧道时都兴奋极了,纷纷大喊起来“蚂蚁挖洞了、蚂蚁挖洞了”。等到下午再次观察时,浩浩发现靠近墙壁的凝胶又被蚂蚁挖通了,而且底部好像也被蚂蚁挖连起来了。浩浩说:”蚂蚁挖隧道好厉害啊!而且它的速度好快早上还只挖了一点点,下午就变得那么多了,肯定没有休息,一直在干活挖隧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蚂蚁的地下隧道每天都发生了变化,管道越来越多了,房间也越来越多了。孩子兴奋的拿起笔和纸用他们方式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把自己记录的内容和绘本上蚂蚁的储藏室作比较。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在给小蚂蚁造家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蚂蚁工坊、探索蚂蚁家内部的构造、选取多种材料制作蚂蚁家,在实际操作材料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案例四:“自制绘本《蚂蚁的世界》”活动延伸,分享经验

《蚂蚁和西瓜》的绘本故事还在继续开展研究,孩子的兴趣也不断的增加,每天都产生着新的问题,如:蚂蚁会打架吗?蚂蚁之间会怎么交流呢?等等问题。孩子们在阅读绘本中去思考问题,去观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的结果,从而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孩子把一张一张观察记录的内容,在美工区用蜡笔水彩笔涂上颜色,把这些观察记录纸装订在一起就是一本孩子自制的绘本。孩子们给这本绘本取一个名字《蚂蚁的世界》,这本自制绘本集合了所有人的发现研究和探究的结果。

分析:孩子在与同伴分享自己在自制的绘本时,能将他人的经验转换成自己的经验,积累了与同伴合作探究的经验。充分感受与同伴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孩子们自主观察,搜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主动,敢于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让每个幼儿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挖掘每个幼儿潜在的能力,不断引导幼儿在探索、发现中学习。

1.尊重幼儿,还幼儿一个儿童的世界

孩子对学习是有一种渴望的,他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期待着老师会满足他的一-切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作为教师,尊重儿童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理解孩子的需要,还给孩子一个儿童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2.抓住幼儿探索的火花,鼓励幼儿去尝试

幼儿户外的一次偶然发现开启了此次蚂蚁活动的探究之旅。在兴趣的驱便下,幼儿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探究,了解了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外形、生活特点、行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自主商量解决问题,“可爱的小蚂蚁”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探索也提升了他们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总是要迫不及待地告诉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而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不仅是对他们已有发现的接受,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3)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趣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教师要关注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要有意识地通过材料来引导幼儿探索,要在材料设计上花工夫,使每一个活动的展开更加顺利,成功。也便孩子们单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不断提高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探索活动本身比通过活动获得知识更为重要。“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更能够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

在本次对于蚂蚁的探索中,孩子们通过猜想、探索、验证不断来获取新的经验。目前,对于蚂蚁的研究已经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会止步于此,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于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也多了份兴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多的发现...... 

 ◎ 相关文档

 

 ◎ 最新发布

 

 ◎ 一周热门

 

 ◎ 一月热评

“请说普通话”倡议书
南苑幼儿园承办建邺区民办片区...
南苑幼儿园承办建邺区民办片区...
欢欢喜喜迎新年
欢欢喜喜迎新年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2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苑幼儿园

苏ICP备17013875号] 访问计数:
教学督导
资源分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