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体育游戏,玩出新花样
——幼儿园室内阴雨天运动案例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需要设计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推动他们健康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室内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规避气候环境的影响,对幼儿园教育环境进行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满足幼儿们的发展需求。我园拥有狭长的走廊,其目视方向简单,垫有防摔防碰撞的塑胶,非常适宜组织幼儿开展奔跑、跳跃、爬、投掷等“线性空间”游戏。在一个下雨天,我们在开展室内体育活动时,孩子们的一些小创意被我及时发现。于是我借助环境做出引导,推动他们一步步生成和拓展,演绎出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走廊保龄球”自主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
二、案例描述分析
1.观察生活,游戏生成
“下雨了,不能去玩秋千了!”“唉!我还想打篮球呢!”下午的运动游戏时间到了,可是外面下雨了。老师宣布今天在室内玩耍。孩子们听完这话都不开心,垂头丧气地表示着不满意。
米可早抱起了篮球站在了走廊上,听说不能出去玩了,她不高兴地把手里的篮球丢了出去。“不能在走廊上拍球!”佳南叫米可。米可悻悻地跑过去捡起球,顺手从地上滚向佳南,得意地表示自己不拍。球刚好滚到了佳南的脚上,佳南就瞄准米可又滚了回去。两个小家伙就这么滚来滚去,吸引了一群伙伴的注意力。
“这是保龄球,我爸爸带我玩过。”然然嚷嚷道。好几个小朋友都加入了这个游戏。走廊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还有几个幼儿向我要其它的球。
看到幼儿们的创意和热情,我立刻用手机搜索了保龄球的相关视频,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播放,让他们了解了规则。孩子们很快就简单理解了大体的规则。他们决定自己玩“保龄球”。
【分析】幼儿小群体自主发现和生成运动游戏非常普遍,只要游戏内容有助于幼儿得到肢体锻炼和享受快乐,教师要予以支持。之所以选择开展室内保龄球游戏,是因为幼儿们的自主玩耍兴趣,他们的玩耍方式联系生活联想到了保龄球的运动。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线上视频,可以帮助幼儿迅速直观地了解游戏形式,节省时间。
2.自制材料,完善规则
“老师,我们有球了,可是没有瓶子。”然然举手说。
“架子上很多啊。”米可带着大家跑去材料架上,抱了很多空的饮料瓶回来。孩子们一起把饮料瓶摆放成了视频里刚才的三角形,前少后多。摆好以后,米可第一个抱着球试了试,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球砸倒了。她得意的不行,可是其他幼儿都说离得太近了,要往后退……经过几次调试,大家基本上确定了位置、远近距离和大概的玩法。不过,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新问题——太简单了,大概是空瓶子太轻的关系,球滚过去轻轻碰到一个瓶子其它都会全部倒掉。佳南跑来找我,想再看看刚才的保龄球视频,她看了一小会儿,高兴地说:“我知道了!”跑回去对小伙伴们说,“玻璃瓶子可重了!我们换一下吧。”
“可是玻璃瓶很容易碎呀”佳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是的,老师说过玻璃碎了会很危险”,然然也觉得不应该用玻璃瓶子。
聪明的洋洋提出了一个好主意——“可以在塑料瓶里装一些米,会很重,也不会碎”。
大家纷纷赞同洋洋的建议。米可和佳南自告奋勇去厨房阿姨那里去借米,然后把米装进塑料瓶里,盖紧盖子。这下,保龄球道具就“升级”了。
【分析】幼儿园自然不可能有保龄球,孩子们想要顺利开展游戏,就需要自己挖掘材料、完善游戏规则。教师观察幼儿们的玩耍过程,支持他们的自主探索和试验,也要给予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建议引导,推动他们完善自己的游戏计划。
3.自主探索, 趣味竞赛
孩子们堆好瓶子,玩耍了好几次。可是大家都抢着要玩,也没人愿意堆瓶子,吵吵嚷嚷的。
“我们轮流玩,要有人堆瓶子。”然然说。
大家商量了一下,就说好排队玩,刚刚滚完的人要负责把瓶子摆好。这样,游戏热闹地开始了。孩子们很快就开始逐渐拓展规则,开始计数。每次滚完保龄球,孩子们还要数一下自己得了“几分”,比赛看谁砸倒的瓶子更多。我见状赶紧找来闲置的小白板给孩子们用作“记分板”,支持他们的游戏。
渐渐的,玩了几轮,大家都觉得摆球太慢了。走廊的另一边,几个孩子也准备好了,他们另外分组玩起了保龄球游戏。这时米可他们又想到了新主意,他们决定比赛,大家计数,每一轮得分最低的三个人负责接下来给大家摆瓶子。这下游戏更加有趣了……
【分析】幼儿们自主生成的游戏自然规则不完善,孩子们一边玩耍一边调整,逐渐拓展完善游戏的规则,加入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保龄球游戏也就慢慢的完善了起来,游戏也开展的越来越顺利。
4.多样玩法,趣味拓展
随着保龄球游戏的熟悉。孩子们开始一边玩,一边给游戏做出调整,提高难度。这次是方俊洋想到了好主意,他从材料架上拿来了一个纸箱子摆在地上,提议比赛,看谁能把球正好滚到箱子里。大家一听这个都很感兴趣,比赛了起来。为了提高速度,还拿来了三个箱子,三个人每人抱着一个球,同时滚出去比赛。
之后,因为球不够用,有几个孩子还想到了自己制作纸球玩游戏,有几个小家伙还想到了用纸球在走廊上玩“高尔夫游戏”,准备下次自己动手制作“球杆”……越来越多的走廊游戏创意都出现了。
【分析】幼儿们自主对保龄球游戏进行了纵向的挖掘延申,提升难度,增加玩法。在这种引导下,后来孩子们还对游戏进行了横向的挖掘延伸,生成了其它同样类型的走廊体育游戏活动。
三、案例反思
受天气及疫情因素的影响,室外活动有时不能满足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巧妙合理地利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出各种符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运动游戏,不仅能让幼儿享受到不一样的运动乐趣,锻炼各种运动能力,也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通过此案例,我们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1.联系生活,发掘生成
幼儿们的学习探索主要依附于生活经验产生。平时他们的自主玩耍尝试带动观察思考,继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和创意。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们这样的创想和试验,也要及时观察他们的日常游戏和生活,发现和挖掘游戏活动的生成契机。并且及时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们从小群体的游戏活动迅速拓展成为集体的游戏活动,让他们一起探究和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2.自主探索,完善规则
任何自主体育游戏的生成都不是一下子完善出来的。无论是材料道具还是规则,其实都是幼儿们自主在玩耍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的,这其实才是最好的自主学习方式,可以推动幼儿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材料,支持幼儿们结合这些低结构材料的特点和游戏的需求,去做出尝试应用,对游戏做出完善和调整,并且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逐步去商议和交流,在互动中完善规则,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创意,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会领域规则意识。
3.多元融合,趣味游戏
《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任何一种游戏活动都不是仅仅立足于一个领域策划生成的。幼儿们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多个领域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和支持幼儿们多领域融合和完善,拓展游戏的趣味性。案例中教师准备“计分板”,正是处于这种教育引导思维。此外,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会逐渐熟悉并且对游戏产生疲倦,这时教师还要引导和启发幼儿们对游戏观察思考,尝试往其他方向去拓展,策划生成新的游戏形式。走廊这种室内环境的特点和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教师和幼儿们逐渐挖掘,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