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园所动态 挂牌督导 资源共享 园所概况 家园互动 教育科研 幼儿保健 招生招聘 点播直播 师生博客 雁过留声
   当前位置:浏览文档
[内部]我能少喝一点吗
发布人:陈玲  发布时间:2023/02/05 10:20:41

幼儿园教师在常人的眼里是一个孩子王,所做之事都是平凡而又琐碎的,因而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既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又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平凡和繁琐,但就是在这诸多平凡和琐碎中,我执着地倾注我的热情和爱心,每一天都和孩子们上演和收获着各种各样的温馨小故事。开心是小班新入园的幼儿中最让我头疼的。开学第一天,婆婆抱着开心走到教室门口,只见她双臂紧紧搂住婆婆的脖子,头趴在婆婆的肩膀上。我走过去,轻轻的拍拍她的背说:“开心,你怎么了?带着哭腔大声的说:“婆婆你快说啊,快说啊!”

我说:“有什么事情和陈妈说,好吗?”“不行、不行,婆婆你快说、你快说啊!”她一边说一边用一只手用力拍打着婆婆的肩膀,另外一只手继续紧紧搂着婆婆的脖子,哭的更凶了,哭声如雷,惊天动地,俨然是个小泪人,顿时搞得我手足无措。

“开心说早上老师给她倒的牛奶太多了,她喝不了,想少喝一点。”婆婆笑着说。“可以呀,你想喝多少我就给你倒多少,这有什么好哭的!”我笑着一边说一边轻轻的拉开她紧紧搂着婆婆的双臂,试图从婆婆怀里抱过她。她哭的不像刚刚那样凶了,但对我的回答明显不相信,因为她的眼神一直没有正视我。婆婆尝试把她放下来,开心马上又紧紧的抱住她的脖子,继续带着哭腔说:“你快和陈妈说我要少喝一点呀!”“我刚才已经说了呀”,“不行!你再说一遍!”开心大声的哭喊着。婆婆只好又对着我说了一遍。我转到婆婆的背后,两只手轻轻的抓住开心的双手,肯定的说:“陈妈听见婆婆说的话了,你想少喝点牛奶对吗?你是能干的孩子,等会儿喝牛奶的时候,你自己倒,想喝多少倒多少。这下可以了吧。”“你看,陈妈都让你自己倒牛奶了,你还不相信我和陈妈说的吗?”婆婆一边说一边放下开心。我立刻抱住她。“我们开心很能干的,等会儿我们一起倒牛奶哈,和婆婆再见吧!”我抱着她去搬小椅子,并示意婆婆离开。

喝牛奶时间,我抓着牛奶瓶来到她身边,拿过她的杯子,让她用手扶着牛奶瓶和我一起倒,“开心,你看好了哈,喝多少倒多少。”牛奶倒了一小杯,“可以吗?”我问她,她轻轻的点点头,最后把牛奶都喝完了。

午休时候,我联系了开心妈妈,首先表扬了开心今天牛奶喝的非常好,并向妈妈了解她在家喝牛奶的情况。妈妈说在家很愿意喝牛奶,今天早上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然闹情绪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询问原因,她说幼儿园牛奶太多了,喝不下,想少喝一点,并强烈要求婆婆对老师说。我和妈妈一起分析探讨原因:首先,开心让婆婆和老师提出想少喝一点牛奶的要求,可能是想和婆婆多待一会,这点从开心早上紧紧搂着婆婆脖子,反复要求婆婆对老师说出自己的要求可以得到证实。其次,开心不是真的想少喝一点,可能是为对新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分离焦虑找了一个替代性的理由,这个从开心最终喝下她份内的奶量可以看出;最后,我告知妈妈,开心入园哭闹的情形可能还会持续几天,作为家长要给予她一些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和她交流回忆一些在园内开心的事情。不能用“蛮力”,要用“柔力”。

随后的几天里,每次看到婆婆抱着开心,我都会微笑地迎上去,蹲下来,把她拥在怀里,主动的和她问早,并对她当天的发型、发夹或者服饰说一些赞扬的话。慢慢的,她的情绪逐渐有了好转,有时候还会靠在我的怀里或者趴在我的肩膀上听我和婆婆说话,虽然不怎么哭闹了,但是只要我让她和婆婆说再见,她还是会紧张的让婆婆嘱咐我给她少喝一点牛奶,当然,每次她都会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可以啊!”

一个星期以后,开心入园哭闹的情绪完全没有了,但要婆婆嘱咐我给她少喝一点牛奶的要求还是每天必说。同样,我也总是回答她:“可以呀!”我的坚定回答,慢慢的让她在和婆婆说完再见之后,偶尔能拉着我的手静静看一眼婆婆的背影,随后就和我走进了教室。开心已经对我越来越信任,愿意主动和我们交流。我同样还是每天以各种各样鼓励或是赞美的话加以辅助,让她更快消除分离焦虑,增进自信,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游戏的时候她选择在小剧场担任“铃鼓手””,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看着“演员”在舞台上开心的唱唱跳跳,有时候笑一笑、有时候摇摇手中的铃鼓,但从不上台参与表演。我坐在她旁边,主动和她“搭讪”,一起谈论舞台上的节目,她偶尔也能和我一起说一说,有时候兴致还很高,但任凭我怎么“引诱”她,她都不离开椅子上台表演。看来,语言交流这一“特效药”已经失去功效了,是时候“背后下药”了。我偷偷安排班上性格很活泼的飞飞在表演的时候,主动邀请她一起上台表演。一开始,她还很抵触,但是禁不住飞飞和其他“演员”的“生拉硬拽”,最后勉强和飞飞一起在台上互动,跳起了舞。我顺势和台下的小观众们一边卖力鼓掌一边说“你们看,开心跳的好吧!”,“好”、“开心,你跳的真好”!小伙伴们大声的说。开心大方的摇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双手。开心越来越活泼了!

半个月后,开心不再搂着婆婆的脖子进教室了,而是拉着婆婆的手迫不及待的来到教室。偶尔还会藏在婆婆的背后,和我躲猫猫。“咦,开心怎么没来?”我故意问婆婆。并故作向教室外面四处张望,寻找开心。“我在这呢!”开心从婆婆背后笑着跳出来,我赶紧把她拉到怀里紧紧搂着:“抓到你喽”,随后笑声一阵。忽然开心问我:“我能少喝一点吗?”“当然可以了”。我也会故意摇头晃脑、用不同的声音回应她,换来的是她一阵咯咯咯的笑声。

现在每天开心来园的时候依然会说:“我能少喝一点吗?”,不同的是一本正经的问话换成了调皮幽默的腔调,让人忍俊不禁。“可以,当然可以啦”。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回答她,随后就会听到她开心的笑声。

《纲要》中提出“尊重个体差异,促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师,只有深刻解读幼儿,了解幼儿行为、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 “我能少喝一点吗”这句话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读起来背后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1、开学第二天的“我能少喝一点吗”是一个借口、是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是对新环境、新老师和同伴的排斥和拒绝;

2、几天后的“我能少喝一点吗”是一句口头语,意味着已经初步适应集体生活,愿意接纳和交流;

3、再后来的“我能少喝一点吗”是和我的亲密表现,是一句玩笑。

案例反思

我和开心这样简单的你问我答就会使幼儿感到自然,就会畅所欲言,师生关系也就更加融洽,而教师就会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重要信息,对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教育幼儿有很好的作用。它的背后还包含了我们的耐心,爱心;还有为了让开心适应新环境、新伙伴所作的一切努力。我们给了幼儿一个自然适应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她、鼓励她,相信她能通过自身调节,缓解内心焦虑的等待。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做出积极的反馈,如点头、微笑、亲切的抚摸、拥抱、语言等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我们更要善于运用静态的交往方式,注意用表情、目光和体态等比较含蓄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并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赞扬。我想很多老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与开心同样或相似的幼儿,都会同样和幼儿共同经历着改变,但是每一次的共同经历都预示着一次次共同的成长,在这样一个个“老掉牙”的故事里,折射出的是每一个幼儿的成长轨迹!

“我能……?”“可以呀!”这样简单的对白还在继续上演着……

 ◎ 相关文档

 

 ◎ 最新发布

 

 ◎ 一周热门

 

 ◎ 一月热评

“请说普通话”倡议书
南苑幼儿园承办建邺区民办片区...
南苑幼儿园承办建邺区民办片区...
欢欢喜喜迎新年
欢欢喜喜迎新年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2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苑幼儿园

苏ICP备17013875号] 访问计数:
教学督导
资源分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