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园所动态 挂牌督导 资源共享 园所概况 家园互动 教育科研 幼儿保健 招生招聘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乙巳年四月廿七
   当前位置:浏览文档
[内部]孩子们的指尖魔法 ——大班折纸游戏的策略运用与思考
发布人:柏心语  发布时间:2022/09/05 14:01:18

孩子们的指尖魔法

——大班折纸游戏的策略运用与思考

 

案例背景

折纸艺术被成年人称为“指尖上的智慧”,被孩子称为魔法,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巧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折纸活动.科学引领幼儿勤于动手、乐于实践,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爱上折纸,促使幼儿在知识获取、技能掌握、情感体验中折出精彩,放飞自我。

大班的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愿意尝试有些难度的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折纸因其多变的造型、无穷的可能性、丰富的操作空间,成为了孩子们下午最喜爱的活动,看着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自己的手里变成各种物件,令人十分有成就感。然而,有一些折纸作品比较复杂,有精细的细节需要处理,这让一些幼儿感到担忧,为了防止失败,他们常常会说:“这里我不会折,老师你帮帮我吧。”个别幼儿还会哭泣,不愿再尝试。

案例描述

今天的折纸活动是“方球兔”。幼儿雅雅折到了将“方球兔”上的“小翅膀”折叠进卡口里的步骤,只要将“小翅膀”全部折进卡口,向“方球兔”的小口吹气,方球兔就会鼓起来,就完成了。可是她捏着手指、小心翼翼地摆弄了好久,怎么也不能把“小翅膀”折进卡口。她停下来,失落地喊老师:“老师,我不会!”

另一个幼儿杨杨则是勉强把“小翅膀”折进了卡口,对着“方球兔”的小口吹了又吹,不知道为什么方球兔总是不能鼓起来。他喊起来:“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才能鼓起来啊!”

见这两个小朋友“开创先河”,立刻有几名幼儿也一起叫嚷起来: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会!雅雅看着我一时没有回复她,哭了:“这太难了!我没有小兔子了!”

案例分析

教师分析,幼儿出现从“兴趣浓厚到无法完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点:

1.能力经验赋予了基本的信心。

“方球兔”的折法看似复杂,其实都是之前带他们学习过的各种基础叠法的组合,再加上都重复的步骤,幼儿普遍有基础,品尝过成功的果实,因此兴趣很高,也觉得是有信心完成的。

2.教师思考:图示是静止的、平面的,部分幼儿无法从图示中推理,是这个年龄的幼儿的正常现象,而那些折得较为顺利的幼儿也经历过了一次次反复折叠的过程,幼儿之间其实没有很大差异。教师可以针对有困难的幼儿改变教学策略。

3.应对问题仍显能力不足。

折到后期,纸变小了,折叠也会更加细致,对幼儿的手部小肌肉活动技能要求较高,有的幼儿出现了困难,这是因为他们手部小肌肉活动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幼儿又渴望成功,心理变得焦躁,情绪出现波动,雅雅和杨杨的叫喊使得其他幼儿产生了共鸣:不如都让教师帮忙好啦!

4.技能心理支持应对挑战。

幼儿重视成功,幼儿面对问题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可能放弃探索,是他们对自己的小小的否定。其实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保护其探究的主动性。另外给与方法上的帮助而不是直接代劳,学习技巧,降低要求,引导幼儿探索成功的可能,这种探索比简易的成功更有意义。

教育措施

1.倾听需要。

《指南》指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折纸中,教师应当看到幼儿的情绪需求,而不是直接提出要求。教师回应幼儿:发现了困难的部分了对吗?哪一个步骤觉得最难?雅雅认为把小翅膀折进卡口里最难,杨杨则认为要想把方球兔方球兔吹起来是最难的,其他的幼儿也有自己的困难:无法把小翅膀折平整、折线对不齐使得方球兔是歪的、方球兔越折越小不好把握,原来,看似同一的问题背后有着各自的困难细节。教师问:你们还想要完成挑战吗?孩子们相互看看,说:想啊!就是太难啦!有的孩子的确需要更大的步骤图来帮助理解!而佳佳则说:我不要看图,看不懂,老师你折给我看?这是一个难以理解图示的幼儿。

2.共同探索。

《指南》指出“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教师即是这个参与配合、支持幼儿表现的人。于是教师重新用大张纸和幼儿一起折,并讲解这是图示上的哪一步,如果没有看清就再来一遍。这时,教师成为了幼儿的伙伴,进行同伴学习。由于教师的实地操作,对需要在视觉动态学习中理解折法的幼儿来说十分合适。

3.降低目标。

一起折叠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感受,而不要只重视目标。当幼儿的心理体验是积极的,就会有勇气和毅力投入挑战。同时可以降低目标,如折进去了而不是一定要求平整,将方球兔吹起来了就是成功而非吹得多么饱满。其实幼儿自己是有要求的,当教师不在代劳这些要求,他们会要求自己折叠得更平整、把方球兔吹得更饱满,折线对得更齐,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会了,有了信心,就想要做得更好。

4.积极鼓励。

教师认真地、中肯地鼓励和肯定幼儿的每一点尝试,使幼儿感觉到自己真实的进步、可见的成果,有力地推进了他们大胆尝试地勇气,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5.重视折纸活动的评价

评价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欣赏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集体评价欣赏、自由讨论评价欣赏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的导入来设计评价欣赏,使活动更具完整性。尤其是针对折纸能力较弱的幼儿,还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如在折“裙子、领带”游戏中,可通过观察爸爸妈妈的穿着特点,要为他们做新衣服引出活动的主题。在进行评价欣赏时,以同伴的身份和幼儿一块欣赏幼儿的作品。在评价过程时,教师不应武断地评价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多采取鼓励:“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好在哪里?”“你喜欢谁的?为什么?”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审美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效果反思

1.收获成果。

最终,这些幼儿全部完成了折叠。虽然,有的细节不够平整,有的方球兔不是很饱满,有的折线仍然是歪的,但都展现出了方球兔地形态,这让幼儿很激动:我们成功了!雅雅说:下次我就会看图折了!杨杨调侃她:还要看图?现在不看图也会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提升能力。

那么,图示有用吗?有什么用?佳佳说:老师我和你折过了,就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了。我问:那么以后也可以试着看图折对吗?孩子们说:可以呀!我会了!“看图示”是一种思维推理能力,但在幼儿还没有获得这种能力时,应当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共同学习,为幼儿奠定思维的基础,再尝试图示,满足不同经验幼儿的学习需要,发展思维与操作能力,这是教师在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考虑的。

总之,教师要在折纸活动中不断探索可行的指导策略,让幼儿在折、叠、翻、拉、吹纸张的过程中喜欢上折纸,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开发智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通过融入游戏元素、折纸与绘画结合,开展创意折纸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折纸能力,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回顾活动,我也十分开心幼儿能出现问题让我来思考,更享受于师幼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一起成长进步的过程。挑战和机遇是同行的,只有挑战出现,我们才有可能更加了解幼儿所需,也才有可能突破自己。

参考文献

[1]顾梦佳. 激发幼儿折纸兴趣 提高自主发展[J].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3, 000(009):33-33.

[2]卢礼琴.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折纸活动[J].教育艺术,2020(10):70.

[3]丁文烨.指导幼儿折纸活动的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1(01):29.

[4]陆凤清. 让快乐传承——浅谈幼儿折纸活动的有效开展[J]. 文教资料,2017(12)

柏心语 2022.8

 ◎ 相关文档

 

 ◎ 最新发布

 

 ◎ 一周热门

 

 ◎ 一月热评

“请说普通话”倡议书
喜报:祝贺南苑幼儿园荣获新闻...
南苑幼儿园开展食堂电器电路火...
南苑幼儿园开展食堂电器电路火...
南苑幼儿园开展线上家长学校活动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2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苑幼儿园

苏ICP备17013875号] 访问计数:
教学督导
资源分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