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里别样的“煎鸡蛋”
建邺区南苑幼儿园:刘玥宇
案例背景: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术品来美好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园教师的眼中,“废旧物品”这种“垃圾”就是“宝”。利用废旧物品的制作活动,其中还隐含了很多教育价值,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益活动。
案例描述:
虽然幼儿都很喜欢自主游戏,但是如果总是在单一的材料下重复游戏,幼儿对游戏材料渴求问题就会日益凸显。孩子们常常会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而是想出新的主意。虽然有时他们的要求合乎常理,但是一时不能满足其需求也会带来活动中的尴尬。
在“娃娃家”中,晗晗当妈妈,睿睿当爸爸,希希当宝宝。晗晗妈妈把希希宝宝从幼儿园里接回来,希希宝宝一进家门就说:“我们回来了,今天幼儿园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妈妈你待会儿帮我记到记事本上。” 晗晗妈妈在一旁说:“好的,希希今天在幼儿园里还拿了小红花呢。” 睿睿爸爸穿着围裙迎出来:“希希真乖,今天想吃点什么?爸爸给你做!”希希宝宝回答:“我想吃几个煎鸡蛋……”“煎鸡蛋?!”面对希希宝宝的“特殊要求”,睿睿爸爸和晗晗妈妈先是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桌子上的食材,然后又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看看小柜子里有没有类似的食材,可是他们并没有找到可以替代“煎鸡蛋”物品。
“我们家没有鸡蛋了,明天再做吧宝宝,我们今天吃面条好吗?” 晗晗妈妈试图说服希希宝宝。
“可是我今天特别想吃煎鸡蛋呀”希希还是比较固执的要求。
“可是我们真的没有鸡蛋了,怎么办呢?” 睿睿爸爸也非常为难地说着
这时希希宝宝似乎看出了爸爸妈妈的为难,她灵机一动说:“我有个好主意。她跑到纸盘画区域中找来了一个较小的塑料白盘,然后又把一张黄纸揉成团,贴在了纸盘中间。“看,大荷包蛋!”。希希宝宝的“创意”得到睿睿爸爸的认同,睿睿爸爸又找来了更多的纸盘和纸团,晗晗妈妈做好几个“荷包蛋”,希希宝宝吃上了他心目中的“荷包蛋”。
案例分析:
1. 怎样的游戏材料才是孩子们所需求的?
虽然幼儿都很喜欢“娃娃家”的游戏,但是在单一的材料下重复游戏,显然不能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渴求。就如上述案例,希希宝宝不满足于现有的“食材”,而是想出了“要吃煎鸡蛋”的主意。这样的要求完全合乎常理,而反观我们教师提供的材料却不免尴尬。从希希宝宝想出用橘黄色、淡黄色雪花片插塑模仿“煎鸡蛋”的外形,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幼儿不仅对游戏情节能够想象创造,对情节中涉及的“物”同样会进行再创造。那么,假如教师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废旧材料,幼儿或直接使用或进行加工,完全可以由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怎样角色游戏材料才能教师应该重点提供的?
从希希宝宝想出用纸盘和纸团模仿“荷包蛋”的外形,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幼儿不仅对游戏情节能够想象创造,对情节中涉及的“物”同样会进行再创造。那么,假如教师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幼儿或直接使用或进行加工,完全可以由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角色游戏中为什么要多运用废旧材料?
一是探寻了新的材料活动方式,启迪了师幼的材料搜集、投放和使用组合方法,开辟了新的角色游戏活动实践方式及内容;二是“废旧材料”的引入,帮助幼儿养成了勤思考、致力于基于现有条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启迪了幼儿的想象,培育了其创造原动力,进一步帮助幼儿养成了环保节约的好习惯;三是让游戏和生活联系的更为紧密,显著地提升了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力。
措施策略:
以往我们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往往是一些成品,比如可以切开的塑料水果玩具,用不织布自制的馒头、馄饨、饺子等仿真食物,但是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材料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有新的改进:
第一, 除了投放成品材料外,我们还投放了如橡皮泥这样可塑性比较强的材料,以此应对幼儿多变的需求。
第二, 除了投放成品、半成品材料外,还应尝试把“真材实料”投入其中,比如从幼儿园的小菜园里摘下青菜,把切小的青菜叶子放在幼儿的案板上,让他们用塑料的小刀来切一切,这样“真”与“假”混搭的材料投放方式受到幼儿的喜爱。
第三,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程的主题内容来投放材料,比如在“认识豌豆与蚕豆”之后,把蚕豆和豌豆的壳和豆子投入到游戏材料中,让幼儿在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经验,收获新的经验。
以区域游戏作为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注重区域活动开放式材料的有效投放是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游戏中应用心思考的内容,将具有探究性和隐喻性的材料投放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会诱发不同能力幼儿的游戏行为,对促进幼儿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总之,我们要尽力为幼儿设计一个开放的、丰富的、留白的物质环境,让幼儿有更多元的选择和更浓厚的游戏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