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4)班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五年级 > 五(4)班 > 正文

【重视“研究”】德育教科研:小脚丫随想

时间:2022-05-15    作者:胡蓉

我们的班级虽然是低年级,孩子也小,但发生的事件可不少,每天都有新“惊喜”,每天都有新感悟。

瞧,他又来了。

这位眼睛圆圆,脑袋圆圆的小伙子,正像一头小猛兽向我扑来,边哭边喊着:“老师,有人要杀我!”我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同学们课间在玩游戏,不知道谁说“我要吃牛排”,正好孩子正好姓刘,他一听不好,就边跑边喊杀人。闻言我不禁莞尔,便耐下性子好心安慰,好一会,孩子慢慢也收敛住了自己的泪水。有人要问,就因为这点小事就哭吗?是的,我们班的这位小伙子,遇事稍不顺心就要哭,题目太难也要哭,要写作业,又要哭。偏偏他还是一名小学生,因此每次上课,都是他当堂崩溃的日子。

他的哭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特殊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

发展性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孩子的想法非常简单,他就是想要做到最好,成为别人的榜样。孩子虽小,可梦想却大,实现梦想的道路又那么难,孩子难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这个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方式比较特殊极端,但我们不能只是将他当成特殊孩子处理,他们往往需要我们付出的更多,比如陪伴和理解,陪伴他度过这段懵懂而又挣扎的时期,理解他的梦想并给他一些指导。而这种理解往往是漫长却又难以有效的。对于特殊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特别的爱,这种爱不是对于普通学生的大爱,而是对于他们眼中而言,特别的关注,唯一的关注,此时,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便缺一不可。

2.特殊的孩子一定有其特别。

每一个特殊的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特别的故事,而我们在接触特殊孩子以后,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发掘,去探索他背后的故事,从他的故事中知道孩子为何称之为特殊。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我们老师就要发挥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帮助特殊孩子成长。

我们的这位孩子便是有着伟大的梦想。但是他家庭的生长环境以及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必然会成为他实现梦想路上的一个绊脚石,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进行纠正。

2. 缩小特殊,放大特别。

一旦孩子被定位为特殊孩子,他在班级的处境就会显得非常尴尬。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明白“特殊”的含义,他们或多或少会在言语和行为上产生隔阂和抗拒。因此,帮助特殊孩子顺利融入班级,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成功往往有多种可能性,同样榜样的定义也有多种可能性。

我常常对班级的孩子说,没有特殊的孩子,只有特别的孩子。我们班级的这位孩子,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对学习非常上心,非常要好,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但是他有时会在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之后就哭闹,这种急躁的心理,我们可不能学习,并且也要帮助他改正。在我的这番引导之下,孩子们开始对这位孩子改变态度,毕竟他可是被老师指名让大家学习的人呢,也是有不少优点的,好像不是我们以前印象中的爱哭鬼了。而孩子看自己变成别人的榜样了,自己似乎更有信心了,连哭闹的次数都减少了,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