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5-85289788 校长信箱   后台登录

教学科研

学校空间的合理利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7 阅读次数:

学校空间的合理利用

高中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和发展个性的重要时期,人格的发展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达成了升学和人格发展并重的共识。我们可以将高中阶段归纳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时期,不光要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理论化专业化的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要培养出富有个性的人生品格。

长期以来,对高级知识人才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中国教育始终将升学作高中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伴随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国家和家庭都将教育的中心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素质的追求”。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信息的传递渠道越来越多样,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报刊、书籍等,互联网己基本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高中学生也拥有各种电子设备,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在这样一个多元智能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在这些改变的指引下,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校园空间,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自主学习空间:智育空间的拓展

学习是高中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时代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我们狭义的学习通常是指发生在学校空间范围内的活动,主要是指教室内的各项活动,包括教室课程传授与学生的主动或被动接收。而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在建设与规划上充分合理利用学校的空间,以灵活隔断取代隔墙,将过去传统的教学空间打破,建立了多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发展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学生学习空间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学校建立了:图书馆、课程基地及选修课专用教室等。

1.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内外知识

学校图书馆常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同时也肩负传承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及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建邺高级中学的图书馆位于校园西南门右侧约100米处,“青春剧场”一楼,该图书馆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有助于当下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也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学生可以在阅读课及课外休息时间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学。最后,图书馆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可以从图书馆里借去自己喜爱的图书回家细细品味;也可以到阅览室里随便翻翻报纸、看看画报,欣赏一下美术作品,享受读书之乐。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的图书馆既是学生和教室的阅读空间,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智育空间。图书馆内部不同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建邺高中图书馆内部主要包括:学生阅览空间、教师阅览空间以及辅助空间。

1)学生阅读空间

学生是阅览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所以学生阅览空间是高中图书阅览空间的主要空间,它与学生活动关系最为密切。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图书馆职能的日益现代化,学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像人本位转移,学生阅览空间要从被动辅助性的学习空间转变成主动吸引读者学习的研究中心。建邺高中是一所寄宿制高中,学生可以出于许多不同的目的去使用阅览空间,比如完成作业练习、查阅资料和信息使用、小组讨论交流、开展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等。

2)教师阅读空间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的水平关乎教学质量,对学生影响很大。同时,教师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阅览空间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构成了其选择教学方法的思想基础。某些教学方法建立在传统的观念之上,即把教师和教科书作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而并不倾向于让学校的图书阅览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建邺高中,图书馆为老师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他们扩大专业知识或改进教学方法。

3)辅助空间

辅助空间主要包括图书管理和图书出纳等空间,这部分空间的品质影响着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良好的辅助空间对提高服务质量很有帮助。建邺高级中学图书馆的辅助空间主要位于图书馆门口,这里结合门厅的设计既是同学们借阅书籍的功能场所,也是图书馆新书发布的场所用来指导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既是了解最新的杂志及相关信息,丰富学识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2.课程基地为学生创造趣味学习平台

建邺高级中学拥有先进的高中数学课程基地,在这里有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师,更有设施一流、自主学习的课程基地。本校的数学课程基地建设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努力,老师们开发了多种数学教学资源,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增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可听、可看、可触摸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共同探索与验证学科奥秘。

1)特级教师领衔,一批优秀老师成为课程基地主力军

数学老师丁兴春是“传奇老师”、解题达人,他是南京市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被吸纳为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连续三年参与了南京市历次模拟考试的试卷命制工作。经过多年积累,丁老师有一套自己精编精创的适合学校学情的数学资料,每年学校高三数学组使用的都是他精编精创的一轮二轮复习资料,效果良好。丁老师在课堂认真十足,生活中不苟言笑却又幽默风趣,他从来不主张题海战术,课后几乎不留作业。学生佩服丁老师,不仅因为他是数学天才,还因为他总是能把复杂的题目四两拨千斤地解开,并且让学生明白。在丁老师的教授下,学校2015届高三(7)班,从一个数学成绩毫无优势的班级,最终成为高考均分超过南京市数学均分10分的班级。学校数学教研组除了丁兴春这样的老师,还有一批业务精湛、勤学善思、敢于创新的教师:孙信玲、常俊、王星杰老师在省市优秀课评比中获奖;陈小琴、丁姣老师在南京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袁子意、柳在兵、孙晶、陆智勇老师主持承担市级课题研究……数学组的老师们是学校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的生力军与主力军,课程基地项目的主持人是特级教师仇炳生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50多年,在数学思维过程和教学分析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体系,他也是苏教版高中数学课标实验教材的核心编写成员。他带领数学教研组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开展深度教研,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2)课堂更加有趣,开发“最强大脑”等选修课

在老师们的不断创新中,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孙信玲老师开发的选修课数学实验是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一个项目,她带领孩子们使用TI-Nspire CX CAS图形计算器学习数学,去发现、探究、总结数学规律。“图形计算器为孩子们提供了内容丰富、形象化、动态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形成数据、图形、方程、函数的联动,可以使代数、几何、数据处理、程序编写等不同模块实现融合。”孙晶老师开发了有趣的“最强大脑”课。“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数学现象,我们用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包装,研究身边的数学,数形结合、分析、计算、统计等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孙老师说,例如摆硬币改变图形、两个杯子倒出指定量的水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研究题目。

3)课程基地“五馆一中心”,让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校的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由“五馆一中心”组成,包括自主体验馆、自主探究馆、自主学习馆、自主评价馆、数学拓展馆以及数学研学中心。自主体验馆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环境,包括数学发展体验区、数学应用体验区和数学生活体验区。自主探究馆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使学习数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包括概念方法基础区、研究性学习选择区和智力趣题挑战区。自主学习馆提供多样课程,如编撰电子学案,供课前前置学习;使用手持技术,学生课内自主学习;录制教学微视频,供课后点播学习。自主评价馆则完善评价方式,让学生科学认识自我,上线学生组卷平台、错题数据、在线评估软件系统、个性化学习诊断系统。数学拓展馆通过纵横延伸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研学中心主要包括名师工作室、教学微格反思、“翻转课堂”尝试、智慧教师沙龙等。

3.专用教室给学生动手操作的体验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中明确提出要明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者倪晓玉认为教室空间是一种文化,不同类型的教室空间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教育者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其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我国当前教室空间形态存在物质空间的“单一化”和“僵硬化”、精神空间的贫瘩和制度空间的压迫三方面弊端,进而提出构建生命化的教育空间,通过消除异化的空间形态、改变当前学校教室空间的物理形态、变革狭隘的意义空间,建立生命化的人际关系,以达到培养健全的个体的目的。[]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教室的空间架构会对学习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和国家政策文件的号召,建邺高级中学通过改变教室物理空间的设计来迎合学生们日益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专用教室不断提升的需求,该校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设计,帮助学生个体和群体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室设计从以讲授为主的空间设计,转变为基于项目合作,基于团队展示,基于自主学习,基于自由讨论的空间设计。

学校将“明勤楼”全部设计为各学科的专用教室,包括:美术教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steam 3D建模教室等,每一个专门教室都是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量身打造,例如:美术教室由学生的作品为主要装饰材料,既展示了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又装饰了教室,凸显了美术学科的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学校还为专用教室配备全新的器材、安装新型高科技教学辅助设备、开通全校范围内无限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学习环境等,专门教室的设计做到了直观性与科学性并重;做到感性与理性并重;更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并重,为学生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二)自由运动空间:体育空间的延伸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与生活密不可分,人类从诞生起无时无刻都在做运动,可以说,体育运动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高中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繁重的学业面前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而忽略体育锻炼,由此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高中教育阶段,通常的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程都在学校的操场进行,然而在建邺高级中学体育课不仅包含常规体育锻炼课程,还包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课程,学生们可以选择学习篮球、足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展体育活动的空间也从操场延伸到了学校室内体育馆,甚至是在教学楼一楼的空闲区域,建邺高级中学在教学楼一楼的空闲区域安装了原地自行车这样的专业健身器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动的项目与空间,有助于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强身健体,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的压力,更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供了支持。除此之外,学校也将暂时闲置的教室布置成了教职工的锻炼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资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正如学者周登篙所说,课余体育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形式和内容多样的活动[]。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建邺高级中学将学生体育锻炼的空间从操场拓展到了室内体育馆以及教学楼,尤其是教学楼的体育设施为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靠近学生的学习场所,学生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学校独特的空间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运动空间,也就是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三)交流活动空间:无处不在的美育

美育是运用具备美的形态和美的品格的事物培养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实质上讲,美育的对象构成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主体是人的教育。不管在教育过程中双方所接触的美的感受和心灵的触动都是以人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前苏联教育学家哈尔拉莫夫认为“美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对于美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充分知觉的能力和正确理解的能力,是培养他们审美的概念、兴趣和标准,并发展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素质和才能”。[]日常中人们对美育不屑一顾,事实上,美育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还对于完善学生自身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新型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都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对美育的关注远远不及其他的教育,这种做法显然会使教育的弊端更加明显。相比于德、智、体、劳等教育形态,美育更偏重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共鸣,注重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感性认识能力,另外,性格的养成需要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美育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认识的和心灵的提升,更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过程,因此美育可以说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现实世界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善恶美丑,在艺术作品、大自然、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习惯中美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这些美的眼睛,拥有认识和运用这些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能力,建邺高级中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为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选修课,还充分利用了学校的长廊空间,学校的《尚美画廊》是最具代表性的美育空间,在这里展示着的都是学生自己的绘画、书法以及手工作品,让学生在观看与自己创作中体会“寻美、尚美、创美”的含义,每一幅作品都出自于学生自己,每一幅作品都彰显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给每一个经过的教师、学生及家长带来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此外,在长廊的尽头还设计了毛笔字书写联系体验区,这里为学生提供了免洗毛笔和卷轴,学生只需用毛笔蘸水即可书写汉字,方便且快捷,待水干之后,字迹也就消失了,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毛笔字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创美的空间,让学生能自由的发现美、体验美,更能在不断的练习中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