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时间 高效与合理间的平衡
袁子意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黄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摘要】建邺高级中学对学生在校的时间的管理帮助学生平衡了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分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充分重视了学生的生活需求,在时间安排上给学生留下了生活的空间。这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校一天24小时的安排中,也彰显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社活动以及社团文化展示节等特殊的时间节点中平衡。
关键词 教育时间 多样化
孙孔懿认为“广义的教育时间,对个人而言,包括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时间,而与个人生命共始终;对社会而言则是社会时问总量中用于教育活动的时间。狭义的教育时间专指学校教育时间,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包括闲暇活动)展开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和形式。”[]时间维度建构了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的情境性特征或者时间结构。学校教育时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时间,其意义在于任何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一种时间在场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为学校教育活动定向。进一步而言,学校教育时间即学校教育生活,学校教育时间的结构即是各种生活运作时间性地协调、交织起来的整体学校教育形态的结构性表现。在此意义上,学校教育时间也就如同一种无声的语言。学校教育生活不但在时间中进行,同时也通过时间来进行。
学校教育时间不但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表达方式,指导和组织着各种活动,而且它还作为一种具有明确的指向的观念存在,影响着学校教育中的活动。学校承担着培养个体成长和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任务,这样学校教育时间就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现在、指向未来的取向。这种“超越现在”的时间观念,明显体现在学校教育活动和相关“行动者”(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行为中。因为学校教育时间的“超越”观念并不仅仅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会影响人们的判断,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因此,基于学校教育场域的特殊性,在时间的指向意义上,学校教育时间被呈现为一种“超越现在”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却容易导致人们对时间认识和应用的异化,进而使得学校教育忽略学生的现在生活,学生“现在”的生活时间受到挤压和扭曲,陷入了恐惧的悖论之中。
(一)学校教育时间是一种多样化的弹性时间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多元化、适性化以及个别化,但是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学校教育时间的组织和安排相当僵化,忽略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如今教育改革重视的也仅仅是课程的改革和教法的改变,而对学校教育时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在建邺高级中学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学校在设计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时,是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着正当需求以及独特个性的人来看待,针对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时间特点和对时间的个性要求来设计安排学校教育时间,将“以人为本”作为学校教育时间组织安排的重要原则,使得学校教育的时间结构更富弹性、更具多样性。建邺高级中学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如下表所示:
时间 | 事项 |
6:00 | 起床 |
6:20—6:25 | 早操(自我觉察训练) |
6:25—6:45 | 早餐 交往与沟通 |
7:00—7:30 | 早读 语文外语经典朗读 |
7:30—8:10 | 第一节课 |
8:20—9:00 | 第二节课 |
9:00—9:30 | 课间操 周一晨会 |
9:30—10:10 | 第三节课 |
10:20—11:00 | 第四节课 |
11:00—11:15 | 音乐欣赏 名曲欣赏 |
11:15—11:55 | 第五节课 周三校本社团 |
11:55—13:50 | 午饭 |
12:30—12:50 | 午自习 数学外语午练习 |
12:50—13:50 | 午休 精力调整 |
13:50—14:30 | 第六节课 |
14:30—14:45 | 音乐欣赏 校歌 学生推荐 |
14:45—15:25 | 第七节课 |
15:35—16:15 | 第八节课 |
16:25—17:05 | 第九节课 周五,自主清理 |
17:05—18:00 | 晚饭 交往与沟通 |
18:00—19:00 | 晚自习一 学科复习 |
19:10—20:10 | 晚自习二 学科预习 |
20:20—21:20 | 晚自习三 自主阅读 |
21:20—22:00 | 洗漱 |
22:00 | 睡觉 |
表1建邺高级中学学生一日作息安排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一天有9节课,上午5节,下午4节,每节课40分钟,一共是360分钟,也就是6个小时,这是一天之中学生固定的学习时间,有特定的课程安排表,什么时间上哪个课程的课都是学校安排好的。因为学校毕竟是集体化活动的社会组织,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自由而个性的时间要求。但建邺高级中学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开拓了新的时间带,改变了学校教育时间因过分切割而呈现出的碎片化状态,使其能够真正根据学生和教育活动的需要而设置。比如:教学时间带、健康活动时间带、“选修课”时间带、教育活动时间带等等。另外,从上表还可以看出,除了固定安排的6小时之外,一天中其余的的时间都是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运动或者休息,这样一种时间安排是一种多样化的弹性时间。学校的这些设计改变了对学校教育时间的刚性切割,实现了“模块化一日时间分割”,体现了时间设置的灵活性和弹性。这种“弹性时间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六个小时的学习中,我们强调是高效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时间段,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健康的意义,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孩子的活力。在而在建高的实际运用中,学生有足够的选择与自主安排的时间,有助于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学校教育时间的安排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时间是一种生成性的自由时间
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伊儿·伊里奇认为,义务教育的存在本身把任何社会都划分为两个领域,即某些时间阶段、过程、治疗与职业被视为“学术性的”或“教育性的”,其余的则不是。这样,学校便把教育与世俗领域割裂开来,教育成为非世俗领域,世俗世界则成了非教育领域。因此,他提出通过创立“偶发教育”来建立一种非学校化的社会[]。他认为这种“教育无论是和劳动还是和闲暇活动,均无时间上的争夺,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综合的、终生性的、且非事先规划的”[]。同样,学校教育时间“超越现在、指向未来”的导向,虽然使得学校教育的“现在”与“未来”得以勾连,但却导致现在的学校教育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世界相脱离;学校教育活动因为预置于时间计划之中而具有了超越的意义,但同时也失去了灵活性和创造性。然而,教育要取得成功,常常需要有“毫无计划”的时间,让那些难以计划但又相当重要的时刻自然涌现。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学校教育时间应是教育活动展开的自由时间,而非活动组织和安排的定向手段:其中应多一点随机性和创生性,少一点按部就班。在此意义上,我认为学校教育时间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自由时间。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时间安排中,既需要计划内的固定时间用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也需要“计划外”的生成性的自由时间,给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建邺高级中学在学校教育时间安排上做到了“计划”与“生成”的平衡,学校的教育时间不只包括保证学生学业成绩的预置时间,还有每周一节的社团课以及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这样的生成性时间,这是一种指向未来的计划时间。学校开设了:金陵文脉、金陵史话、名著、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快乐英语、跆拳道、足球、街舞、衍纸艺术、电音等近20门选修课程,学生在社团课程的时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课程,课程上的手工创作、舞蹈创编以及计算机几何图画等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成果,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可以自由设计、自由选择,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5月22日举办的“社团文化节”更是学校生成性教育时间的充分展现,本次社团展示活动主题为“创美建高,多维学习”,旨在通过本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一大早同学们就在后台开始忙碌,互相帮忙画上精致的舞台妆容,换上演出服装,希望为嘉宾们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在此期间不管是即将上台表演的同学还是坐在台下期待精彩演出的观众,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兴奋,甚至是自豪的笑容。活动期间,学生展示的社团成果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一学期的努力创造出来的,是属于学生自我创作生成的学习成果,例如:图形计算机社团的小伙伴们用理性的数学绘出青春的飞扬,刷新了大家对于数学的认识,也诠释了“生活里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的意义;领略了数学思维的理性,英语话剧社通过话剧表演带大家走进了一段浪漫奇妙的童话故事中;此外还有地理社团的成员们通过图片演示分享的方式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心灵旅行。
活动期间也部分对参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学生们都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开心,看着自己的作品得到展示很有成就感,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让他们更有自信,在社团课程中学习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而且学习的内容轻松有趣,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分享。由此可见,本校社团课程的设计能让学生从自我到群我的概念上去发展,通过各种课程与社团活动全面的认知与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融入社会,走进自然,感悟文化。成为一个独立思考、善于合作、敢于担当、具有鲜明个性的主动发展的人。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满富裕的人,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学校教育时间是一种弱控制的发展空间
古德莱得指出“当青少年正应该在他们自己的教育里担任更主动的角色时,许多中学教师却采用措施使学生变得被动和被控制”。[]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必然首先考虑能够形成教师和学生,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信赖为基础的交往空间。学校教育时间不应是教师以其权力和权威对学生进行控制的手段,而应成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的共生空间。为此,首先教师自身必须从管理主义的意识中解放出来,并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加以尊重。”[]这也就要求学校教育时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弱控制的发展空间,也即要弱化学校教育时间的控制功能,为学生多样而个性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基于此,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一年两次的春游和秋游活动,在春游与秋游期间,学生的时间处于弱控制的状态,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调研期间正好赶上学校的春游活动,有幸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学校春游活动的魅力。据笔者观察,在春游活动这一天,学生可以自己准备各种爱吃的零食带到春游地方吃,这些零食在正常学习时间都是不允许带进教室的;在手机使用方面,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允许学生在春游这一天将手机带在身边,学生可以自由使用手机,不受限制;在着装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着校服,因此部分学生会选择穿上自己的衣服。另外,在春游这一天,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统一到达春游地点之后,参观完知青博物馆后便可以开始自由活动,学生们三五成群,有的一起去赏花,有的一起去荡秋千,有的一起坐在草地上晒太阳,有的聚在一起吃零食。笔者随机对几位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们表示春游活动对他们来说是自由自在的一天,学生都非常期待每年一次的春游和秋游,一般提前一周开始准备,特别兴奋激动,因为在这一天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零食、自由自在的聊天不受约束,有助于自己放松身心,缓解学习的压力。由此可见,建邺高级中学的春游活动是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教室的时间,这一时间也是学校教育时间中弱控制的发展空间,建邺高级中学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学生的生活发展需求都应该被尊重,春游时间的设计为学生多样而个性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有升.理想的限度:学校教育的现实建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立威廉.美国近年来大学生课外活动之发展[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3:12.
[3][苏联]哈尔拉莫夫.教育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fMl.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