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成员:朱紫涵、李志杭、孙语萱、王梵霖、马瀚宇、吴哲翰、李毅航、周钲涵
中队辅导员:丁海慧
一.寻访背景: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辉。为了使少先队员们更好地了解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特别策划了一场富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赏非遗文化 寻迹中国韵味”。
三.寻访记实:
在这场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少先队员们首先来到了非遗创想中心。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讲述,大家深入了解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他的独特价值与魅力,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非遗的无限魅力。
大家还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非物质的含义,通过举例,大家学会了如何辨别非遗及非遗关键词。
非遗的诞生离不开孕育了它的那片土壤。探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非遗的内涵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此时,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踏上了一场非遗寻美之旅!同学们从老师手中的锦囊中抽取关键词,匹配对应的非遗及其诞生地,并将非遗磁贴放置到地图上的对应位置。
漫步非遗长廊,长廊的一侧是非遗细节,一侧是非遗传承人老师在采访中一些为之动容的表达。老师告诉我们,非遗传承人有不少人已经七八十岁了,却依旧动作敏捷、目光炯炯,讲起故事妙趣横生。
我们通过“非遗在身边”的图组,看到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旁边的方块组合展示的是非遗人物故事,我们可以在一个个立体柜上看到非遗工作者的感悟、也可以拉开抽屉寻找他们的作品、工具等,在探索中感受到了鲜活的非遗人物。
周边悬挂了关于非遗的四格漫画,漫画是以物件的口吻去讲述非遗故事,比如以一盏荷花灯的口吻,讲述着荷花灯的前世今生道与制作工序。在这里我们代入了非遗,感受到了非遗。
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在明清时期,这是宫廷专享的华贵艺术,连乾隆皇帝都对它爱不释手。
制作掐丝珐琅宛如一场魔法秀,细致入微的工艺把五彩斑斓的色彩用铜丝严丝合缝区分开,巧妙地将丝线掐在铜胎上,如同在编织梦幻之网,让人赞叹不已。我们在现场亲手体验了这项神奇的工艺。
四.寻访心语:
此次活动结束后,大家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了解到非遗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这场“红领巾寻访伟大成就·寻迹中国韵味”的活动,增强了我们对非遗的了解,更在我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和保护非遗的种子。
王梵霖:在寻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项目,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些传统文化项目因为缺乏传承者和缺乏资金支持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孙语萱:通过珐琅非遗项目的欣赏和体验,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生命力和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意义。非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并为之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和发扬非遗,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光发热。
朱紫涵:学习掐丝珐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次活动,我还享受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走进年味里的“非遗”,对春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度过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年。
李志杭:在寻访非遗文化活动中,我参与制作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我感受到了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它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我们通过了解,学习,可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它。
吴哲瀚: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和互动学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更加学会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深刻认识到非遗的珍贵与独特,以及它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周钲涵:在这次非遗文化寻访过程中,我了解到非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在这个充满浪漫和惊喜的世界,希望更多人发现身边的非遗,一起寻找它们的特别,传承、发扬下去。
马瀚宇:通过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让我知道中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我们在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保护好这些文化印记,并继续发扬光大!
李毅航:参加这次非遗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并制作了掐丝珐琅工艺画。深刻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也要尽力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 ❖ 德育天地〉赏非遗文化 寻迹中国韵味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