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对于“双减”政策的号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12月23日华山路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主题为“‘双减’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首先由杜子越老师执教《8、7加几》这一课。杜老师在教学例题“8+7”时,考虑到学生已学过了9加几,有了“凑十法”的经验,教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列式算一算,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由“实物小棒”到“小棒图”再到“具体算式”,由具体到抽象。本堂课由始至终,杜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算,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法。杜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轻松的探究范围,其中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
课后,全体数学教师结合本次教研的主题对杜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每位老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课感受。
刘大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移动小棒的过程,内化为算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移动小棒,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凑十法”。
陆丽莎:杜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说8、7加几的算法,以及“凑十”的过程。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个体、同桌、全班,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训练的好,真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夏惠莲: 杜老 师通过适当引导, 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杜老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
最后张云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杜老师这节课优点很明显,首先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了趣味性;其次注重学生的学,突出探究的过程,最后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数学素养的形成。同时指出这节课在细节上仍然需要有所改进,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法上可以更多样化。
“双减”工作本质上是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收获,数学组的老师们将会一如既往的深耕课堂,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员 王铨 杜子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