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下午,南京市华山路小学举办了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叙事观课活动,本次由张云老师执教,授课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理念阐释(思想与路径的变革):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结合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探索成功、积极发现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享受学习”的境界!
课堂观摩(身份与角色的转换):
7日下午的第二节课,华山路小学全体教师走进二1班教室,跟同学们一起体验了一节在动手做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数学课。课上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折角”环节,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形纸片折出一个角,用角尖轻轻戳戳自己手背,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疼痛,对于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这个知识点形成了比较强烈的感官印象。
重返现场(看法与观点的碰撞):
执教者言说环节,张老师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课后反思,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因此张老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观课者言说,观课教师们从不同的观课角度展开了叙事。夏惠莲老师说到:“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把练习中红角与蓝角大小的比较这个练习调整到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教学环节,通过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尹宁老师说到:“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因为整节课都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好像是游戏一样,不像平时数学课那么枯燥无味,但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
总结梳理(理念与实践的提升):
最后,张泰兴校长对张云老师的课做了总结梳理,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个个知识点的推进水到渠成,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通畅之感。。
二、结合我校“质论”课堂的研究主题,本节课上张老师都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引领,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小组合作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可见数学“质论”课堂的雏形。
三、“角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虽然本节课上张老师已经注意到要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但感知体验的力度还可以加大,让学生能更好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本次集体叙事在老师们的畅所欲言中圆满结束,授课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案例,观课教师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围绕我校的研究主题,展开了丰富的讨论,教学相长,每一次的叙事研究都让我们每一位参与者收获满满。(信息员 王铨 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