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进一步深入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高效体育课堂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3月28日下午,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承办了“聚焦学情,细化目标,共育成长”为主题的“针孔”教研活动。
于蔚老师
金中附小的于蔚老师开设了一节一年级《“脚尖”踢地滚球》的足球课。回顾整节课,从选择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经过了多次推敲、修改和试上。公开课中,在音乐的伴奏下,于老师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营造了良好的学练氛围,以挑战的形式贯穿整节课,从尝试挑战发现问题,到集体分解挑战解决重点,克服难点,再到比赛检验提升,搭建思维支架,层层递进,掌握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足球智商。
陈冠伟老师
河西南外小学部的陈冠伟老师在《脚内侧踢地滚球》教学中,以基础技术学习为主,难度适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把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上得生动、活泼。本课通过设置多种环节的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使学生掌握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动作,发展了体能。在体育活动中以体育人,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初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安全避险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袁晓霞老师
青奥村小学的袁晓霞老师在《300-500米走跑交替》的教学中,以“小司机”为情境,以“沉浸式”的游戏化教学为思路,打破传统“跑”教学的单调和枯燥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通过体操凳器材的利用,强化学生基础动作,逐步做到呼吸自然,动作协调,平稳交替。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乃至责任感、耐挫力的培养也极具功效。

刘晨晨副校长
金中附小的刘晨晨副校长开设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我校体育课堂的教学研究》的讲座。刘校长指出,完整的学习活动应将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充分运动起来,并能在运动的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而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作为一线教师应不断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和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并立足学生学情与教学实际,制订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课后研讨
公开课后,全体听课老师分小组开展观课记录汇总,派代表分别就三节课情境设置是否合理;动作结构规范程度;负荷调控是否适宜;讲解、示范有效性;组织是否科学、有序;调控适宜程度6个指标进行评课。

接着,由黄山路小学季筋副校长对本次教研做出精彩点评。季校长首先肯定了本片区体育教师认真的教研态度,同时也对执教老师的专业性表示赞赏。季校长指出,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把握学情的前提下,要沉下心去钻研教学内容,从比赛角度出发,结合项目特征,思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真正做到“教会、勤练、常赛”。

最后,第三片区片长王爱娣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王老师对本次教研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授课老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王老师指出,一线教师要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教学中要聚焦学情,细化目标,共育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