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呼风唤雨的世纪》.pptx附件:《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docx
【教学目标】
-
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技”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
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
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阅读时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呢?
1、部分或者全文;
2、内容、写法、启示……
-
解读课题
-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
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呼风唤雨”什么意思?“世纪”什么意思?)
-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的印象中,谁才能呼风唤雨呢?(课件出示龙王截图)
-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
世纪:计年单位。100年为一个世纪。如从公元1—100年为1世纪;1901—2000年为20世纪;2001—2100为21世纪。
三、学习给问题分类
1、拿出预习时写下的“个人问题清单”
2、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问题。读一读这些问题,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再和同桌交
3、再读课文,从多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补充记录。
-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分类讨论、整理小组问题清单,合并相同的问题。
-
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课件出示课后习题)
-
什么是“程控电话”?
为什么这个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程控电话”只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因此这个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不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就搞不清楚20世纪的科学成就究竟怎样。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
小结: 我们在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问题能引发深入思考。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
各小组查看自己的小组问题清单,讨论:哪些问题对理解课文有帮助,为什么?
-
小组整理问题清单,剔除那些不影响课文内容或者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
-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小组问题清单,其余小组认真倾听,集体商议,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批注在文中或文后。
四、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出示视频)
2、齐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3、自问自答就是设问句。
4、为什么用设问句,而不是直接告诉我们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采用设问句,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5、出示句子: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标红“那么多 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你从这3个词语里读出了什么?(超出人们考虑的范围,令人没有想到的,惊奇的发明和发现很多。)
-
出示词语:“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原先存在的) 近义词:发觉
发明: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原先不存在的) 近义词:创造
7、出示练习,巩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