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8日下午,邺城路小学、南湖一小、新城北小学、清润小学语文组的成员齐聚一堂,在陆华山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场以“指向习作,放大单元”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指导。
习作单元是环环相扣,发展延伸的,为了保证习作单元授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首先由三位执教老师讲述授课思路,接着在此基础上大家进行研讨,敲定授课的思路和框架。
第一位讲述的是负责作前指导板块的来自清润小学的老师。她紧扣三大标准:一,观察时要细致一些。二,观察使运用多感官。三,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通过设计观察记录表进行习作的观察和指导。陆老师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就三大标准的强化对教学设计的框架进行调整,从前文方法总结,到实物观察再到“毛坯文”修改和片段练笔以及作后点评,无一不明示标准,贯穿始终。
第二位讲述的是负责教授《金色的草地》的老师,在诸位老师的研讨下,把课文和后面课后习题进行勾连,总结两大习作要点:一,在时间上连续观察某样事物。二,观察事物的变化。可以从多方位切入,勾连后面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指导从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调动多感官观察。
第三位是来自邺城路小学的张老师,她从《搭船的鸟》一课之中提取写作要素,从鸟儿外形描写入手,总结静态描写的多方位,突出“多”字,再衍生出“多感官”,同时可以联系交流平台的描写“芒果”片段,强化多感官的应用。接着再从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入手,抓住动词,突出“多动作”的动态美,渗透进习作例文,抓住小狗追铁轨的动态,又相机呈现小猴子吃香蕉的视频,让孩子们也用上多个动词进行描述,学以致用。
本次研讨紧扣“习作”,从文本中提炼“方法”,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