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小学欢迎您!

上一张 下一张

校本教研

首页 教育科研 校本教研 精简课堂,力求高效——以《画杨桃》为例

精简课堂,力求高效——以《画杨桃》为例

       2022年3月7日,南师附中邺城路小学齐聚一堂,以二年级《画杨桃》为例进行集体研讨,探寻“双减”政策之下的高效课堂。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两大板块,首先是课前文本解读和研讨。

       第一,找寻文本的独特之处,该篇文章篇幅很长,以对话居多,通过朗读,比较前后对话语气的异同,从而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人物的形象。

       第二,紧扣要点,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因此,这个独到之处就成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的重点。

       第三,把握文本特点,关注两大要素。第一是标点符号,第二是对话,同时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渗透教学,在此部分教学中可将朗读的小策略渗透给学生,如:关注提示语、关注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关注上下文等,给学生能够达到又容易操作的几个小策略,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地。

      第四,高效课堂是双减背景下的课堂追求,那么如何做到高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在本课的生字词教学中,可将生字进行归类,对于易错字,需反复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对于能帮助理解课文的词语,可深度挖掘,利用字源识字,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第五,关注字词句的运用,将语文课堂转变为学生语言积累的课堂,为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搭建桥梁,同时,适时地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会举一反三,理解一词多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研讨后第二周,根据研讨思路,由李雯倩和王舒菡老师分别执教《画杨桃》第一第二课时。李老师的第一课时带领学生有目的地朗读,在朗读中,梳理了文章的脉络,解决了大部分的生字词,为第二课时言语的积累做了很好的铺垫。王老师关注学生对话朗读的指导,将朗读的小策略润物无声般交给学生,课堂指导看到了明显的成效。

      本次教研层次分明,有研究有实践,有生成有反馈,真正做到高效的追求,让”双减“落地生花。

image.png

  1. 上一篇:鼓励音乐创编,丰富数字化教学
  2. 下一篇:把握精度,触摸温度——线上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