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在教学时,我抓住了课题中的两个动物,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牛和鹅的印象来引入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批注的多个角度。在课文的五处批注中,让学生归纳出:问题、写法、感受和启示,相机板书的同时,不忘提醒学生们批注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多种角度。借助文章中第一处批注,讲解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受到启发的同时,自己对做批注感兴趣。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做批注,用批注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在教学批注的第一环节,让学生做示范并讲解,充分认可学生的批注;在教学批注的第二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批注,并和同桌交流,两人一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发现批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教学提手旁的生字组,重点指导“掐”。至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基本完成。
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能够充分打开学生思路。在结合之前所学的有批注的文章,发现批注可以从多个角度,并尽行归纳整理。多角度思考阅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分类学习生字词,并把生字词代入到词语和句子中去,既理解了词语,又连读了课文。学习批注的方法,了解批注的多角度,自己学会做批注,让批注为学习助力。
在本节课的研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会更加关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从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文章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抓住以上特点对学生渗透习作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批注的学习方法,并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主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