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9日上午,南京市“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生活·实践专项课题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开题论证会。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骆炜和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范韦莉老师共同主持的课题《生活·实践理念下小学“做数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在此次论证会进行了开题。参与开题论证的专家有湖北教育杂志社主编鄢至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学、江宁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
首先课题主持人骆炜老师从课题提出、课题界定、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工和进度、预期成果、课题立项后已做的工作这八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随后,几位专家进行了论证,给出了鉴定意见:1.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基于“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以杜威的“做中学”为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强调手与脑结合、做与思结合,实现思维的提升。2.课题研究具有整体性和持续性。本课题具有研究基础,开展了较为扎实的前期研究,从“小实验”到“动手做”,再聚焦到生活·实践理念下的“做数学”活动,体现了课题组成员对此课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持续的研究能力,且初步形成校本化特色。3.开题报告比较规范,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法与内容相匹配,操作性比较强。
同时专家提出以下建议:1.在核心概念方面。进一步厘清课题核心概念,弄清“生活·实践”理念和“做数学”之间的关系,即如何让生活实践理念赋能做数学,阐述本研究的主张。第一,弄清“做数学”的内容,是否只针对学科内容,有无拓展,注意打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其次,“做数学”活动,应阐述是什么、特征、外延三个方面,其中特征中增加主体性。2.在研究目标方面。表达方式要更具体化,达成什么样态。3.在研究内容方面。子课题可以梳理现状研究、怎样将生活·实践理念用到做数学中去。4.在文献综述方面。建议认真研读检索文献,从几个方面分析、阐述相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借鉴意义,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活·实践理念的学习和研究。5.在预期成果方面。可以紧扣课题研究,将实验手册改为活动手册。
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团队对课题进行了充足的准备,课题选题新颖、有价值,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意开题,按方案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