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小张的父亲在2024年3月16日有幸参加了殷飞教授关于《做智慧担当有为的好父亲》的讲座,感触很深。做了一个小的观后感分享。
在他的文章中提高殷教授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父亲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从家庭分工,讲到男女平等,用自己家庭的例子,阐述了一个正常家庭中,夫妻如何和睦平等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分析的很透彻,信息量很大,围绕主题展开的非常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让手机前,台下的宝妈,宝爸们代入感很强烈。
第二,讲座中所表达的观点对我来说有很好启示作用。殷教授表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影响,社会环境占50%、家庭占30%、学校只占20%,让我充分认识到在学校之外,网络上的价值观,自己所处理的人和事,潜移默化的对自己的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占了很大的比重。讲座中着重表述了座位一个父亲,所应当做的:作为父亲,应当给孩子示范什么叫担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规矩。引领孩子具有多远发展的视野;引领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天赋;引领孩子认识世界,和社会形成链接;引领孩子认识价值,过有意义的人生。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在讲座中,殷教授没有阐述所有优秀的孩子肯定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很好的身体条件,以及非常棒的人员关系。相反着重强调了,作为一个父亲,发现孩子天赋的重要性,并且举了很多事例。从而引导我们家长,如何因材施教,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多在发现孩子天赋,强大孩子天赋方面下功夫。
第三,在讲座中,殷教授有一句话让我反应很强烈,同时也打开了思维,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新的认识。殷教授认为“我们吃苦,是为了让我们孩子更能吃苦,更能创业"起初听见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很差异。我们吃苦,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以后得成长过程中不需要经历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吗?后来仔细想想这两句话其实并不矛盾,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孩子比我们强,各个方面都比我们强,这样家庭才会兴盛,国家才会富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父辈追求温饱,在他们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丁新旺,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我们追求小康,除了温饱外,我们希望自己财务自由,孩子出类拔萃。到了孩子们,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或许等他们自己长大才能知道,但有一个真理是不变的,他们得比我们更能吃苦,更能创业,更具有开拓性思维,更大的视野以及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吃苦,是为了让孩子不吃苦,只是为了让孩子不吃我们所吃过的苦,而不是让孩子在温室里成长,在港湾里航行,是让孩子具有面对我们这代人所没面对过得困难的勇气,以及具备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作为爸爸,深知责任之大,任重道远。
第四,殷教授所表达的是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自己也有些许感悟,首先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这辈人小时候不一样,他们的视野相对宽阔,了解外部的途径比我们多得多。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思想成熟得快,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孩子早熟。我就更夸张,我绝对人类在进化,因为现在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更加聪明,求知欲更强。我们不能沿用自己父辈的教育方式来要求孩子了,我觉得他们更渴求平等,尤其是现在的年纪,往往对你所说这件事不能做抱有怀疑态度!我们不能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相反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去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有的时候还要从不同维度去告知他为什么不能的原因。其实这样相当考验家长的能力,有时也有深深的无力感。其实这也是动力,现在的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小孩子也有可能知道,也会去讨论。我们也要具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然后面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不会觉得爸爸也不过如此呢!其次,我觉得父子或者父女关系一定要融洽,最好让自己的孩子认你当老大,玩的时候你能带着他一起,并且玩得很开心,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玩伴,相见恨晚。学习的时候除了要求和监督外,一定让孩子觉得,哇!老爸,这你也知道!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说过哎!题目知识点会说之外还能展开。不过终有一天,他们的学习是我们不能插足,甚至不可远观。并且这一天就在不久之后的将来。但是关系,是不会那么快发生变化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其实要做的更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是我觉得和孩子融洽的关系是孩子是否能远走越远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