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冬日暖阳洒满新城怡康街小学的每一个角落,我校数学组在三楼录播教室开展了以“双减背景下‘怡学’课堂探索研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陈静老师作为指导专家,由教研组长陈宏云老师主持,数学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
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我校杨杰英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数学课,之后是各备课组代表教师从“前测单的设计与实施”、“大单元整体备课”、“课堂学习方式”、“作业设计”和“教学评价”五个维度对怡学课堂的建设进行汇报,最后由陈特点评本次活动。
杨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课前三分钟的“悦心瞬间”由学生分享数学家韦达的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杨老师通过前测单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总结出用字母表示数更加概括、简洁、清楚等好处。接着在“我尝试”、“我探索”、“我会做”、“我会编”、“我会辩”五个环节中,学生逐渐理解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字母式不仅可以表示结果,也能表示一种数量关系。与此同时,对于例题中字母的范围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各种方法积极探索,不断接近准确的取值范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呈现持续进阶的状态。

精彩的课堂展示后,便是我校数学组教师对于“怡学课堂”的思考交流汇报。首先,六年级组的梁老师从前测是什么、为什么要前测、以及前测如何做对前测单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分享,明确一定要做到精准前测,可以采用纸质媒介和语言行为两种有效的方法。接下来,二年级组王欣悦老师对大单元整体备课进行汇报,列举了一年级加减法中的品字图、十格图等多种素材和课例,强调大单元备课要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整合。接着三年级组蒋月老师交流了怡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蒋老师提出小组评价要结合组内评和组际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小组合作的语言范式,例如我欣赏、我补充、我质疑、我建议等,给在场的年轻老师提供了实在的操作方法。之后,四年级组潘傑老师阐述了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思考,潘老师将作业分为了课前的引导性作业、课中的形成性作业和课后的诊断性作业,具体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作业设计目标与内容实施。同时也提出在作业中渗透数学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调动多种感官的方法使得作业真正成为一项有效的学习活动。接下来,一年级组王子君老师交流了“怡学”课堂的多元评价机制,王老师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自我、同伴、家长、教师,呈现了目前低年级正在使用的多元评价表格,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在自我评价中进行主动反思和自我激励。

最后,陈特对于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首先陈特充分肯定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设计,高度评价了怡小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积极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养。同时,陈特也指出了需要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在思辨中反复体悟不同情境中变化的数量和不变的数量关系。此外,陈特也十分欣赏本次的研讨主题,对我校教研组提出了期望,鼓励老师们以一个单元为抓手,从单元备课、前测设计、学习方式、作业设计、评价机制五个维度全面建构一个单元。陈特指出,除了大单元备课,还可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段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个学期的内容整合或试着打通学段。
陈特的发言为数学教研组的实践和思考指明了方向,老师们对于”怡学课堂”的架构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