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0日,本学期的第十四周。本周晨会的升旗手来自高一(2)班班长张子墨,他的座右铭是:只有坚持,才能收获;只有努力,才有成功;另一位是高一(2)班英语课代表杨婷,她的座右铭是: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柳宗元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世间万物,各有风姿。美,需要人去发掘,去创造,去领悟。今天晨会艺术组沙景雯老师作国旗下讲话——《向美而生, 做最好的我们》。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今天非常荣幸可以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美的理解。我发言的主题是:向美而生,做最好的我们。
说到美,美到底是什么?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体验,一种面对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观的追求。古人对美的理解独特而深刻,它不仅局限于艺术和自然的审美,更是涵盖了哲学、伦理和宇宙观等多个层面。
儒家文化中,孔子提出“里仁为美”,强调美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孔子的美学思想同其文学、政治、伦理思想一样,均是以“仁”为基础的,是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中思考美学所在。孟子说 “善养浩然之气”, 这浩然之气,即为一种对理想人格之美的追求。
道家思想中,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老子和道家崇尚自然之美,其“自然”的基本含义是反对矫揉造作,崇尚平淡天真。其崇尚自然美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美的最高准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到了明代,杰出的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体现出了一种入世美学,从潜在的德行到现实的行为表现。审美的功能就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的感官享受,而在于通过每个人行为上的审美实践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优与美。
今天的我们,不断追寻着成长与蜕变,寻求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向美而生,向上生长。 “向美而生”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向上生长是我们拼搏的姿态。
在刚刚结束的高二年级戏剧节、高一年级社团展示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向美的力量。你们是美的,不仅仅是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庞,一首首青春的舞蹈,一幕幕青春的戏剧,更在于你们努力的样子,我看到大家挤出时间在校园里彩排,我看到每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集结,从文案的研磨到语言和动作的设计,哪怕争执的面赤耳红,哪怕心中辗转反侧,也能握手言和,重新出发。我想,当聚光灯亮起的那一刹那,当绚丽的华服和演员们的表演交织,一切都值了。
“向美而生”,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是内心的纯净与善良。青年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一颗美好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更要追求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向美而生”需要我们拥有知行合一的力量。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逐渐接近美的境界。
“向美而生”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与探索的心。科技日新月异,未来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那么我们的生命一定丰盈的,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精彩。
在发言的最后,我想说,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向美而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方向,更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器识为先,必崇德明理,五育创新并举;文艺其从,更启智润心,一生向美而行。让我们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丰富思想、塑造品格、汲取力量,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