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5-85289788 校长信箱   后台登录

建邺高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晨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30 阅读次数:

今天是5月30日,本学期第十六周。本周晨会的升旗手来自高二(5)班体育委员尹寒宇,他的座右铭是:输在犹豫,赢在行动;另一位是高二(5)班数学课代表董春晴,她的座右铭是: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端午节,为每年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今天晨会上高二(5)班裴子鑫同学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就是《弘扬端午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端午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年的端午就是粽叶的清香,还有余留在舌尖上粽子裹胁着白糖留下的甜糯。长大了一些,才明白端午与屈原的关联,那些独步千古的绝唱,至今无人能够比拟。

  一、端午由来,家国情怀

一个节日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浓缩了许多文化养分。“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吸呐了很多东西,反映了古人的自然观点、信仰崇拜等多重精神文化。作为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的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说到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他以超绝的诗才、瑰丽的奇思、激愤的情感和渊博的学识,熔铸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朽杰作。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除了这些习俗,还有挂艾草、戴香包、放风筝、饮雄黄酒等风俗。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二、端午文化,青年认同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悠悠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细细体味。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其作品所蕴涵的深邃的思想,伟大的精神,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

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加强,在国际上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我们青年而言,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感,让中华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

  三、端午传承,青年有为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抵御外来腐朽文化侵蚀已成为我们华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对接传统与现代、认同与传承文化,最终要通过践行来落实。“用书”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记载在古籍中的“道”,即思想、精神和信仰去改变和化成社会与人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净化人的心性、变化人的气质、成就人的道德、成长人的生命,而后实现家和、国安、天下定。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精髓,树立更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真正学会自信与自立、忠孝与礼仪,荣誉与耻辱,并始终坚信“少年强则中国强”,始终保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 

  最后,在此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祝老师和同学们端午安康,平安喜乐。让我们一起,弘扬端午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