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5-85289788 校长信箱   后台登录

教学科研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作者:  来源:建邺高级中学骨干教师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9-11-12 阅读次数: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210017)余跃林

摘要:在我国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势在必行,这对于“教”与“学”双方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想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根本目标,必须正视当前生物教学的问题与不足,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落实教改策略。因此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探讨落实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改目标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途径

1、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自新课标提出以来,尤其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一方面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2、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可能因素反思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教师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学生课堂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就成了常态。其次,对于教师来说,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将大量时间用于讲解教科书的内容,很少拓展课外生物教学资源,导致“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再有,生物学科本是一门实验科学,虽然学校都建有实验室,高考对实验考察内容的比例在逐年升高,但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并不多,尤其缺乏探究实验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所以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2.1生物学科内在的逻辑性新课程改革中有多种教学形式,

2.2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敏感、脆弱甚至有些叛逆,有时候不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所以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非常多。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生物课程不感兴趣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想要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如邀请学生参与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质疑等等,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地互动与交流,才能从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

2.3一线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能力素质与教学水平给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计划与精神,在教学中只是理解“皮毛”而没有深入把握与探究,所以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个别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学习意识,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些枯燥、落后的生物学科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缺乏现代元素的生物课堂教学面临重重阻碍亟需改进。实际上,阻碍教师改变教学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他们习惯了照本宣科的教育形式,只是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面对大量的概念、公式与原理,自然感到无趣甚至无聊。所以从教师自身做起,打破常规思路,创新教育理念,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多列举生活案例,多介绍生物学科的前沿技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融入课堂学习过程,这才是新课改的主要形式。     

3、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设计

3.1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有规划性和整体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只有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才能实现教学相长。那么高中生物教师就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规划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生物教学中,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从而更好地弥补生物教学资源的不足。因此,课堂上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信息,扩大教学资源,而不局限于课本。例如,当学习关于发现遗传因素的章节时,教科书只概述了发现遗传因素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无法理解和阅读。此时,我们应该扩展这本书的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尤其是一些视觉图像和视频资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示意图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孟德尔根据图像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因素的过程。在拓展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3.2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新课改的核心点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潜移默化中强化生物核心素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导入生物课堂,增添教学活力,让学生体验学好生物的重要性。除了更新内容以外,改革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这才是学习的起点。再有,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尤为重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空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权利,给学生优先权,给老师指导,不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且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让课堂充满欢笑,而不是集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室分成几组笑声,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地尝试正确的实验方法,并学会独立完成实验,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了优化科技课程资源的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不动声色地在高中课堂进行,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了教学资源。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学生带出教室。在自然教学中,自然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一个自然放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更感兴趣,并且会更完美地解决问题。

3.3高中生物教学的开放性和适度性

生物科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在高中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好生物学对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知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成为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必由之路。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的生物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当今社会高度开放,对于高新行业、以及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作为教育者,我们当前务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全方位开展学科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开放的人才来适应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开放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和师生关系的开放。生物学习应该让学生参与社会和自然,教会学生积极地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探索应用过程中的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2]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现状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1(52)

[3]刘慧.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进展与改革[J].成功(教育).2011(08)

[4]仝瑞建,李勇慧,路东霞.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调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5]王秀艳.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讨[J].高考(综合版).2015(10)

余跃林:出生年份:1975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江苏南京

单位: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