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3月18日,文化艺术系文物修复与保护教研组的闵海霞与张云两位老师分别在高庙路校区开设了校级公开课。组内老师在课后开展了探究评课。
闵老师在《二色立轴中的画心挖镶》公开课上首先复习了扇面挖镶的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装裱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接着,她通过装裱项目施工图解,详细分析了画心挖镶的具体流程。随后,她利用三项具体的实训任务,结合操作示范教学,从画心定位、扎眼,到挖绫料、镶画心,每一步都严谨细致,利用项目化教学推动各个环节,尽显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演示,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分组动手操作,逐步掌握了画心挖镶的技巧,深刻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需要的耐心、细心与匠心。
张老师在《探秘商周青铜器》公开课中先通过热门电影《哪吒》中的“结界兽”,引入本课的青铜器主题。接着,结合有关“鼎”的成语、分享青铜器的典型器形和功能、观看模范法的微课视频等,让同学们领略到商周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后,学生分组体验了青铜纹饰的拓片制作,并用AI图解了纹饰内涵,充分感受到古人“器以载道”的智慧。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就课堂环节的任务与老师和同学展开交流,对商周青铜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两节公开课,学生不仅学到了文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感受到了修复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评课的老师们也交流了教学心得,一方面要突出劳动与安全教育在实操教学中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探究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老师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人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