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莫愁中专校!

讲话发言
网络安全与防止诈骗——第十二周国旗下讲话
部门:李家欣   发布日期:2024-11-19 09:04:27 阅读次数: 浏览范围:全部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在这深秋意浓的清晨,我们齐聚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迎接新的一天。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既紧迫又重要的话题——防止网络诈骗。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拓宽了交流的渠道,丰富了娱乐的方式。然而,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尤其是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网络诈骗,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时刻威胁着我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近年来,诈骗的形式越发多样,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2024年11月某日,建邺警方接到网约车司机吴师傅报警,据述,吴师傅接到一份约车订单,让他帮忙送个包裹,但收件人在收件时却反复修改收货地址,机警的吴师傅果断选择报警,并开车将包裹送到派出所。民警打开包裹发现大量现金,迅速联系上寄件人韩某。经了解,韩某下载了某聊天软件,按对方指令进行刷单操作,所幸最后一步被吴师傅识破,为他挽回了损失。南京市近期发生了多起类似诈骗案件,诈骗分子为了规避银行对大额转账、异常交易的限制,要求受害人直接将现金或黄金通过网约车、快递等方式线下送达,从而降低被银行系统拦截和追踪的风险,使诈骗行为更加隐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共享屏幕”类诈骗。不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取消名下不实贷款”“赠送礼品”等为借口,向个人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诱导消费者下载指定的聊天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并让个人开启软件的“共享屏幕”功能,以便不法分子“实时监控”消费者手机、电脑屏幕,“指导”消费者进行银行卡绑定、密码修改等操作,同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从而盗取银行卡资金。

二、“AI换脸拟声”类诈骗。不法分子以“网店客服”“招聘兼职”等为借口,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利用“换脸”“拟声”等技术合成消费者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以借钱、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

三、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或社交平台中发布虚假的游戏账号、装备、点卡买卖信息,以“低价出售”“高价收购”为噱头,吸引游戏玩家关注,以各种理由要求玩家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随后迅速转移资金。

网络诈骗形式多样,手法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网络诈骗形势,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对退还费用、礼品赠送、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天上掉馅饼”的说辞保持警惕,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轻信“稳赚不赔”等说辞。避免贪图小便宜,遭受大损失。

二、拒绝“共享屏幕”,保护信息防泄露。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等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

三、遭遇诈骗速报警。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立即停止与诈骗分子的联系,并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以便警方调查取证。

老师们、同学们,网络安全无小事,防范诈骗靠大家。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抵御网络诈骗的侵袭,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进步的助推器,而不是阻碍我们前行的绊脚石。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