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班级,就有一位智力障碍的学生——小博(化名),他的IQ为58,通过发展性评估结果显示,他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弱,其他领域发展正常。虽然能听懂具体指令,会简单地表达需求,但无法完整叙述或复述,对于事件的前因后果描述有困难。在学习方面,学习能力轻度失调,尤其表现在语文的阅读理解和数学的解决实际问题上。上课坐得住,视觉注意较强,但很难长时间专注听讲,常往其他地方看,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不高,学读写算能力较弱,探究行为很少,不能独立地完成书面作业。由于学习兴趣不高,小博总是容易被其它事情分散注意力,他的书本上经常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圆洞,他还喜欢在教室里敲击课桌,喜欢撕碎纸片,容易走神,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等。
小博的加入,使得整个班级学生的类型结构都发生了质的改变。由于生理或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小博很难以普通学生一样正常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有时也很难适应普通班级的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在认真分析小博的学习情况之后,我积极同其他老师进行了交流,改变了自身的教育方式,采取缓和的策略,以表扬激励为主。由于小博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便给他安排了助学伙伴,通过助学伙伴的帮扶,小博逐渐能够加长专注时间,并且在助学伙伴的帮扶下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在上课期间,我也尤其注意小博的行为,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我会尝试让小博去回答,他回答出来我就表扬他,回答不出来,我也不责备,让他感受到一种认可,从而帮助其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