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欢迎您,请登录:  教师 OA
文章 教学科研> 学科风采

《谈生命》教案及课件

徐亚谦  2013-08-09  点击:

  9谈生命(课件).ppt 附件:9谈生命(课件).ppt

  

课题

9谈生命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准备

  朗读法

  品读与积累法

  延伸拓展法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9 谈生命

             冰心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

  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教学过程及内容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提示: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提示: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学生谈谈朗读课文后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教师总结: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学生齐读课文来导入。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多媒体显示:(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4)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然后交流。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后师补充。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积累与运用

  摘句交流。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小结

  学生介绍作者

  正音: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学生朗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理清行文思路

  1、明确:“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明确:“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生2:本文情景交融,语言、意境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生3: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示例:“美在情感”阐释: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在描写一江春水时由激情到快乐、平静,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示例: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中“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预

  习

  作

  业

  布

  置

  1、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2、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教

  学

  反

  思

   

   

   

   

   

   

编辑:徐亚谦  来源:本站原创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