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欢迎您,请登录:  教师 OA
文章 教学科研> 学科风采

初中美术16册第一课、第二课、第五课、第六课

雷语  2013-07-02  点击: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第16册

   

第一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南湖第一中学  雷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  等:

     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 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第16册

第二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南湖第一中学  雷语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

  A、欣赏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回教室。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家园设计师"和"最佳家园表现师",并评出十幅"最佳设计方案"。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6册

第五课  端午节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雷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创造领域: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用纸折叠造型;纸盒、纸板、竹片组合等综合造型;碎花布、彩色线缝制造型。

  情感领域: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创造性的节目表演和游戏;用纸折叠造型做一些彩棕;纸盒、纸板、竹片等综合材料做大龙舟;碎花布、彩色线缝制一些香袋等。

  【教学难点】

  a·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

  b·设计制造出有意义、有创造性的节日用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没计】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悬钟植像;挂艾叶莒蒲;赛龙舟;饮雄黄酒;吃棕子;佩香袋等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资料 (实物、图片或课件)。

  学生:学生自己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出示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咙夺目的彩色纸棕子、布香袋(有十二生肖造型、有"五毒"、还有卡通造型),还有课件里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 ("青蛇传"片段)、悬钟植像;把学生带人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a、端午节识纪念谁的节日?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材料,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说法?(屈原、伍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理、纪念龙的特殊节日。)

  b·每年的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7你包过棕子吗?佩带香袋吗?你玩过碰鸡蛋、鸭蛋、鹅蛋吗?你参加或观看过赛龙舟吗?饮过雄黄酒吗?你洗过艾叶莒蒲水澡吗?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百: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谨:现代革命女诗人)。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给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吃棕子、悬钟帽像、玩碰鸡蛋、鸭蛋、·鹅蛋、佩带香袋)。

  (3)实践:

  a·学生4一6人一组对端午节传说中的故事进行编排并表演。要求对故事情节了解,表演充分、形象合埋。

   b·学生个人或分组对端午节纪念活动(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悬钟道像)进行 "模仿秀"表演。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课本、多媒体课件,迸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 (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理:现代革命女诗人)。中国民间节日纪念的特殊性: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5)创新:

  结合课本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哪些更好的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形式过端午节。

  表演独特的故事新传和用游戏的方式给自己设计的故事新传及游戏命名。

   (6)拓展:

  a·去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

  b·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用诗会的形式过端午节。

   (7)总结:

   教师从学生编导、表演的节目和游戏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也可以举办"端午节模仿秀",集体评选优秀作品。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6册

第六课  时间的表情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雷语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 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 意识。

  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生活废旧物品,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l日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在钟表的游戏中发展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培养学习美术持续的兴趣。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钟表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收集钟表的图片、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钟心,刀、剪、胶带等。

  2、教学思路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要有一款数码相机,利用周末到钟表店或超市参观考察,拍摄收集图片。

   学生:把过程用笔记录下来,重点记录考察时遇到的阻力,如何解决的,考察的收获或者是不足。小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体会,回家收集整理生活废旧品,根据自己家的现有条件,发挥联想,看哪些能和钟表发生联系?最好在家把它加工成半成品带到课堂。

   (2)个性化创意展示。

   A、课上各小组长汇报考察过程:小组成员协作意识强不强,收集图片是否丰富,遇到哪些有趣的事;观看钟表的图片并做简短的介绍,分享考察成果。

   B、学生个人展示制作材料,并说明创意:有的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用来做钟表的读数;有的带来圆形的木块做表盘;有的用图钉做钟表的读数,黑色的KT底版做表面;有的带来方形的塑料饮料瓶,做成钟楼的造型,准备把每一面设计成不同时区的时钟;还有的带来废旧的光盘;还有的用一次性餐碟等。

   (3)动手制作。

   A、把你的创意变成现实,注意发挥材料的肌理美。

   B、教师用数码相机当场拍摄,并输人电脑,用大屏幕展现出来。

   (4)观看并评议。

   A、从选用的材料、肌理、色彩到创意等方面对作品评述,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B、说一说你最欣赏的钟表设计。

   (5)学习延伸:钟表的游戏。

  12个同学围成圆,圆心站一位同学扮演时针和分针,以左手为时针,右手为分针,蒙上眼睛,在老师的指令下摆出某一时刻的动作。当动作发生误差时,学生发出善意的笑声,在游戏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端午节用品的图片或课  件资料。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制作纸制彩棕、彩蛋、香包的各种彩色纸 (稍微硬一些)、彩色布、香艾叶草和各种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

  【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点评学生上节课"端午节模仿秀"优秀作品,并提出:希望在道具上有所创新。如:挂饰"香包、彩棕",彩蛋游戏的装饰与创作。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教师示范了解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b·让学生口述彩棕的制作过程,分小组讨论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讨论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3)实践:

   进行彩棕制作:学生2一4人一小组,先讨论如何制作出形态可爱、五彩续纷的彩棕,再动手制作。

  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

   

编辑:雷语  来源:本站原创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