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开学初,一本《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传到了我的手中,通过阅读,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而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却总是发现这些现象:学生会回答问题不会提问;交流时不能自然地引起话题;学生经常无话可说,有时不知从何说起;会话内容单一,经常出现为回答问题而回答,回答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学生的交流就是问答,有形无实;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所学对话进行一些替换,在一定语境中能自主交流对多数学生来说存在困难;学生在图片支持下进行描述或讲述时,部分学生只能说出几个实义词,部分学生只能使用较为单一的句式。造成此类现象频发的原因在于教师在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牵强植入合作,自主等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活动如“蜻蜓点”一般,及哦啊学环节曹操走过场,学生既未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又难以获得有效的技能训练。《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活动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兵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本人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在于能激发并让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适时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求知的欲望。作为听说能力的培养,兴趣同样是第一位的。教师应在以下几点上多加尝试:
(1)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2) 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3) 让学生有成就感。
(4)充分运用评价。
二、 挖掘教材,创设并充分利用语境。
语言展示情境,情境又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因此,样让学生听懂、能说,就要让学生置身于体现“语用”的情境中。教师必须利用语言情境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才有可能是学生做出反应、生成思想,产生表达的欲望。
1.关注情境创设的恰当性和真实性。
2.情境要适当强化并让学生融入其中。
3.适度考虑情境的完整性,要有始有终。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听说习惯。
良好的听说习惯要靠早期培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要靠长期坚持。日常教学中要注意
1. 课前口语活动多样化
2. 依托教材做好朗读指导
3. 坚持理解性背诵或复述
四、 合理设计,听说训练要到位。
听说结合,以说带听,以听促说。听说并举的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