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蒲公英》
奏:打击演奏
、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蒲公英》,感受节拍的韵律感,体验歌曲朦胧的意境。通过与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3、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感受弱起和强拍以及歌曲的乐句。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基本练习
四、歌曲新授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但是这幅画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师没有画上去,我想让小朋友们听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来把它补充完整。
[课件展示:二个孩子在草地上,播放《蒲公英》]
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知道这
幅画上缺了什么啊?来把它画上去。
[课件展示:出视蒲公英]
教师范唱
教师:哦!原来蒲公英也做起了美梦!他梦到了小宝宝变成了伞兵,在天空中飞翔呢!他们边飞边唱起了歌,那欢快的劲儿也感染了老师,我也熬不住了,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唱。
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3、教师播放旋律
带领学生做三拍子律动
4、引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随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动作。
5、分句教唱歌曲
6、处理
7、表演、
a、请小朋友们选择喜爱的乐器来表达这首歌曲。
选择—练习—合作-完整表演
b老师分组指导
c完整表演
五、总结
有朋友告诉我,梦幻曲让他想起了海边、沙滩和阳光;有孩子告诉我说,梦幻曲令他想起了生日聚会时的幸福时光,还有老人告诉我说,梦幻曲令他想起了经历过的风雨和遇见的彩虹。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幻,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托起充满梦幻的蒲公英,到音乐声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梦。
教学反思:在《蒲公英》这一课教学中。学生和我配合的非常的好,很感谢他们,教研组给我的评价是1、课前准备的非常充分。2、师生交流很好,配合默契。3、双基挖掘的很好,注重技能的训练。4、课堂中的几大亮点引人注目,首先是对于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还有在表现第二段放慢速度时候请学生认真听并且给与总结;再者是设计的听赏用线条来直观表现形象生动。但是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很宝贵的建议:首先是对于单元大环境的把握,这节课是在第四单元《愉快的梦》,我们要给学生创设的环境的是梦境般优美的气氛,双基的学习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太过强调强弱的规律,学生会夸大表现,从而破坏歌曲的情境和气氛;但又不能忽视本课歌曲对弱拍弱位起的感知,尺度把握比较重要。老师们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这句话,歌曲的情境所表达的意境最重要,在讲究扎实学唱歌曲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往往会忽视为歌曲提供美的表现的情境,歌曲的意境,不是能够唱会这首歌曲就是真正的很好的表现这首歌曲了。如果使双基的训练和歌曲(乐曲)的表现完美的结合起来,是我今后需要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