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页的例题,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会找、数、折、画、连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别准备一根毛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出示毛线,轻轻地放在桌上
观察:这根毛线是什么样子的?(停顿)弯弯的像什么?(大海的波浪...)
设计意图:体会弯是为了更好地体会直
2、你能想办法把毛线变直吗?
二、观察比较,认识线段
1、观察毛线
“我看看,你看看”设计意图:确认事实(个别事实到一般事实)
(1)展示学生不同资源
生1: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吗?
生2:他的毛线直吗?哪一段是直的?
提炼:从他的左手到右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
生3:他的呢?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说一说。
“左看看,右看看”
设计意图:水平、垂直,已有经验支撑,影响(作用)孩子,突破原有经验
变换毛线角度(斜拉、竖拉),还直吗?从不同的角度
(3)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直的。一个学生(或老师)拉直,别的学生来指
(4)小结: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横的还是竖的还是斜的,只要用左手和右手拉紧,中间的一段毛线就是直直的。
过渡:抽取一份(停在眼前),看清了吗?能记住吗?把小眼睛闭起来,直直的还在吗?
“闭闭眼,再看看”
(一共三次)原型(毛线)--表象(头脑中的印象,闭眼看到的)--模型(概念)
2、引出线段
师:那你能把手中的直直的画到黑板上来吗?
3、认识线段
“再拉拉,再看看”
毛线是怎样变直的?在哪个地方用劲的?
小组合作:同桌拉,我来指
你能把用劲的地方画出来吗?

设计:学生画,资源对比
介绍:小圆点可以用竖线表示,表示“两端”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了的吗?(板书:两个端点,直直的)
设计意图:概念加构
4、火眼金睛(辨析概念)
说一说下面哪个是线段?为什么?
图2:大家都说是线段,和同桌说说理由。
图3:为什么不是线段?它不是有两个端点么?
小结:线段不光要有两个端点,还一定要是直直的。
三、动手操作,寻找线段
过渡:其实,“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呢(超链接学生讲到的)
1、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先讲)
(1)提问: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你找出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和你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
(3)聚焦桌子,大家-起边摸边说:这是桌子的一条边,摸上去直直的,它的两端可以看做是两个端点,所以,我们可以把桌子的边看成是一条线段。
(4)出示生活中的房屋等建筑上的线段
层次:从教室内到教室外
2、找图形中的线段(练习纸第1题)(先做后说)
过渡:除了很多物体上有线段,在我们认识的图形宝宝上,也有很多线段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提问:(指着正方形)每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独立完成练习,集体汇报
折线段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吧!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长方形有几条线段?你能在长方形上创造出线段吗?
(2)展示学生作品,分类:对角折,对边折,斜着折。
(3)引导: 比一比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
(4)得出:线段有的长有的短(点到即可)(与线段粗细无关)
4、画线段(练习纸第2题)
(1) 谈话折痕看的清楚吗?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折痕清楚一些。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 (直尺) 为什么? (线段是直的)课件演示直尺画线段(或学生上去演示)
提问:画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追问:如果没有直尺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过渡:刚才同学们借助直尺,能自己画出一条线段,那现在要增加难度了,你们有信心吗?
1、出示2个点、3个点(练习纸第3题)
给你两点能连成一条线段吗?3点呢?
(1)提问:连接两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呢?连接三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呢?
(2)小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如果现在有4个点呢?(练习纸第5题)
肯定4条是对的。再补充交叉的两条
4、你们已经完成了好多关了,最后一关你敢挑战吗?(练习纸最后一题)根据时间选择
五、全课小结
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认识了谁?它有什么特点?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