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根据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份数写出几分之一,根据分数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能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拓展对分数的理解,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提高进一步认识分数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和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的几个物体用几分之一表示。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每人都准备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出示情境图。
引导:猴山上有4只小猴,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大西瓜,给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回答出示下图)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
(2)提问:分数除了??外,还有几分之一?(学生举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例子)
分数几分之一表示的什么意思?
指出: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引入新课。
引入:除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外,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几分之一呢?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认识新知
1.认识分数。
(1)出示例1和主题图,说明题意,知道要把这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引导:这盘桃有6个,我们把它平均分成2份。(出示桃子图并分一分:
观察这里平均分的结果,你知道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吗?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板书结论,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每份”指的什么意思?是谁的???
说明: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是它的??,另一份也是它的??,这叫“每份”是它的??,也就是这盘桃的??。
(2)出示4个桃和8个桃的集合图。
引导:下面也有两盘桃,两盘的个数不相同。(呈现4个和8个桃的集合图)你能分一分,表示出每盘桃的??吗?请你想一想,在课本上分一分,涂色表示出它的??。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一盘桃的??的?(呈现学生分的结果,并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比较:观察黑板上的三幅图(暂无大括号和文字说明):
这里每盘桃的个数都不同,分得的每份个数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
小结:不管一盘桃有几个,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在图上方板书:一个整体)只要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在图右边板书:
2.认识分数??。
(1)出示例2及图片。
引导:你能把这盘桃平均分成3份,说说每份是这桃的几分之几吗?请在课本上先分一分,再在题里填一填,和同桌说说你的分法和结果。
交流:你怎样分的,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呈现学生分与填的结果,并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提问:为什么每份是这盘桃的???是谁的???
说明:把一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 (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2)比较:把这里的一盘桃和例1的6个桃对比一下:
这两盘都是把6个桃平均分,为什么前面每份表示的是??,例2每份表示的是???
说明: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
3.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试一试”及相应的图片。
引导:这里都有12个桃,你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在课本上图里分一分,再在下面填一填,并且想想还可以分得这12个桃的几分之一?
学生平均分、填充,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交流说明,结合呈现学生的分法,并且演示呈现各种分法和结果)
观察:这里有哪些分法,得到的各是几分之一?
提问:这里都是把12个桃平均分,为什么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不同?
根据这里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几分之一的?
小结: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回顾反思。
(1)提问:回顾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我们是从哪些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的?
通过这些例子,你对认识几分之一有什么体会?
小结:通过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3份和几份,认识了分数??、??和几分之一,知道可以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提问:回想一下,上课开始时把几个西瓜平均分的?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今天认识几分之一,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今天认识的几分之一,和上学期认识的几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不管是一个物体,还是几个物体,只要是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三、练习理解,内化新知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空。
交流:说说你怎样填的,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填写相应的分数。
交流并呈现结果,选择前两个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都填??;观察第二行小方块,让学生说说都是8个小方块,为什么平均分后每份表示的分数不一样。
说明:从上面两题的练习可以进一步看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了解题意,让学生先选择一个分数,说说怎样涂色表示这个分数。
学生分一分、涂一涂,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分、怎样涂的?(呈现结果,结合让学生说说涂色表示的什么意思,是不是符合右面的分数要求)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拿出18根小棒。
要求每人拿出这些小棒的??,互相说说拿出了多少根。
提问:你是怎样拿的?拿出了多少根?为什么是9根?(结合用小棒演示)
说明:拿出18根的??,就是把18根平均分成2份,拿出这样的一份,这一份是9根。
(2)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号吗?先拿一拿,再和同桌小朋友说说怎样拿的,拿了几根。
交流:你怎样拿的,拿出了多少根?(结合用小棒演示)
说明:和上面的想法一样,拿出18根的??,就是把18根平均分成3份,拿出这样的1份;这一份是6根。
(3)引导:你还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能拿出几分之一就拿出它的几分之一,看看是多少根。
交流:你拿出了18根小棒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根?怎样拿的?
说明:拿出这18根的几分之一,就是把18根平均分成几份,拿出这样的一份。这样可以知道一份是多少根。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认识几分之一,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体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