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
江心洲小学 鲁俊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得到了宝贵的留学法国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饱受列强凌辱,国弱则民遭欺,针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不屑,徐悲鸿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故事一方面肯定了徐悲鸿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赞扬了徐悲鸿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围绕课题层层渲染,逐渐展开叙述。
教学总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揭题
1.质疑:(出示奔马图),你觉得怎样?你们知道是谁画的? (板书:徐悲鸿)
2.揭题: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能画得如此传神,他的绘画技艺为什么会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来读一个关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相机板书:立志学画)(1)齐读课题,学生发现不是这个“立志”后,在课题上方用红笔写上“励志”
(2)理解课题 你是怎么理解的?
在学生大概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后,在课题上用红笔板书“励志”。
3.指导读题:指名读课题,读题要注意停顿,应读作“徐悲鸿/励志/学画”,我们再来读一遍!
4.读完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把书打开,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小黑板出示)
第一组: 嫉妒 礼貌 激怒
(1)文中是谁在嫉妒谁啊?他为什么要嫉妒?因为嫉妒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不光要关注人物的语言,还要注意是再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你再练练。
(2)徐悲鸿被外国学生这样没有礼貌的话激怒了,他怎么想的? (他立志要成才)
第二组: 疲倦 陈列 临摹
(1) 倦的写法
(2) 临摹谁懂?(是学习古典书法或绘画的技法)他是怎样临摹的?
第三组: 优异 承认 震惊
(1)优异找个近义词;承在写法上有何注意点
(2)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震惊之余他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段落。要求:一读准确、二读流利、三读情感
三、理清脉络
1、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了词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读好了句子,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句子送回课文,分小节来读一读。读的同学要声音响亮,听的同学要尝试评价。
2、默读课文,根据这三组词串或者三个问题把课文分成三段。
讨论分段,板书:
为什么? (第1——3自然段) 受辱立志
怎样? (第4——6自然段) 勤学苦练
结果? (第7——8自然段) 轰动画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进几个出示的词语来说说;也可以利用概括的小标题。
(小组讨论后,指名2—3人交流。师相机引导,并相机点评:你真会概括呀,要是再简洁些就更好了。)
四、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徐悲鸿,初步了解了他受辱立志,为了祖国勤学苦练最终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