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科技岛小学品
首 页 新闻频道 部门频道 少先队德育 资源下载 教育督导 教育宣传 校园足球 教学频道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家长频道 关于我们

□ 当前位置: 教学频道 > 语文


高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7)-唐其林教研课
发布人:唐其林  发布时间:2011/06/09 07:58:04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侧重于“人与自然”。该文的作者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艺术家为她谱写的歌曲。 《灰椋鸟》一文主要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作者欲扬先抑,先写了灰椋鸟的“不好看”,接着,层层铺排,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温馨和归林后的热烈、喧闹,让我们跟着走近灰椋鸟,发现了这不起眼的小鸟的好看之处,让我们相信,世上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发现,也足以让我们动心——如果我们有体贴的爱心,就能进入万物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心如镜子般明澈,就能照见生命平等的真理。天地万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大美。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学设计中力图以“美”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推进,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重点学习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思和表达方式。

  4、在阅读理解的推进中,对“美与和谐”有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言说“美”。

  1.聊聊鸟——

  话题:在你见过的大大小小的鸟中,你觉得什么鸟最好看?我所说的见过,可以使生活中、或动物园里见过,也可以是电视或书里看到。

  白鹭:喙长,颈长,腿长,还有丝状的装饰羽,飞行时,腿向后伸,体态优雅,在作家郭沫若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天鹅:大鹄,羽毛白得发亮,脖子也长,它是鸟类飞翔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可以越过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

  鹰:矫健有力,尤其是它的翅膀,很强大。

  仙鹤:也叫丹顶鹤。它的叫声洪亮,诗经里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说法。人们把它叫做神仙的伴侣。

  孔雀:羽色艳丽,尾部的羽毛长达一米左右,展开时便有了美丽的“孔雀开屏”。

  鹦鹉:羽色有光泽,红的似火,绿的如玉,还有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小说《红楼梦》里贾府的鹦鹉就会说“林姑娘来了”。

  百灵:娇小玲珑,歌声婉转。

  燕子: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剪刀似的的尾巴,伶俐可爱。

  2.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板书:灰椋鸟

  注意“椋”的字形与读音。

  你是否见过灰椋鸟?想象中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灰椋鸟”图片,聊聊灰椋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灰椋鸟的资料卡:

  灰椋鸟:别名:假画眉、竹雀等。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叫声低微而单调。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较少。

  这类资料卡的文字很简洁,往往抓住动物外表或者生活习性的最重要的特征来介绍。从这段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4.从这张资料卡中,我们知道了这种叫做灰椋鸟的鸟,长得不好看,叫得也不好听。这么不好看的鸟,有什么写头呢?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去看了灰椋鸟以后,写下了一篇文章《灰椋鸟》,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  初读感知,发现“美”。

  1.检查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正音:翘首  抬起头

   应和  跟着唱

  扑棱棱 ABB式的叠词,有一部分按普通话的标准音调,是要变成第一声的,这跟北京的口语习惯有关。既然是习惯,就没有什么规律。同学们拿不住的情况下最好查查汉语词典。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课文理解以下词句。

  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

  注意句子中的反问,其意思是灰椋鸟不好看。(板书:不好看)

  第2自然段

  灰椋鸟都没有出现,作者写什么呢?(林)

  写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不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或者花花草草的?

  这样的林给你什么感觉?(静谧,舒适)

  第3自然段: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黑点”指的是什么?用“黑点的移动”来写鸟儿的飞翔,是否恰当?)

  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你不用往下看也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应该写什么?

  第四自然段: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为什么要用“投”而不是“飞”入?“投”字表现了鸟儿的什么样的心情?)

  第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归林)

    我们在读课文时特别注意课文中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注意了这些句子,我们便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

  第5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闹林)

  第六自然段: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什么叫观赏?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观赏?板书:好看)

  3.概括主要内容,回理文章的脉络。

  (课文一开始写“我”觉得灰椋鸟不好看,接着写因为灰椋鸟的电视录像而产生了去看的兴趣,再接着写去林场,亲眼目睹灰椋鸟归林前后的热闹的景象,最后作者的想法有了变化,觉得灰椋鸟好看了。这种写法,我们叫它“欲扬先抑”。

  比如像这篇文章,作者想说好看的,先说不好看;再比如,想说喜欢的,先说不喜欢;想说肯定的,先说否定;想要赞美的,先来批评;……这样的手法,就是欲扬先抑。这样写,有变化,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就有看头了。

  三  精读入境,感受“美”。

  1.鸟还是那些鸟,怎么会从“有什么好看”变得“好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到作者的文字里去发现。

  2.布置自由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在作者的笔下,哪些场面让你也觉得好看了,在有关句段上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交流。

  3.交流体会,分享“美”感。

  气势美(壮美)

  出示句段: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说说你的感受。

  (2)为什么气势壮观?鸟多。哪里可以看出鸟多?(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3)有没有见过这么多鸟归林的场景?能不能展开想象,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来呢?闭上眼睛,心神专一,听老师读,看你能不能在文字里展开画面。

  哪些同学的头顶有鸟飞过了?这是读书的一种新的境界,就是看着文字能想象画面,而且这画面是有层次的,有条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何读出鸟儿归林的浩荡声势来?

  (4)小结:鸟儿归林的场面的确好看,这是一种气势上的壮美。

  情趣美(和美)

  出示句段: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说说感受。

  (2)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

  (3)“呼唤”和“应和”

  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我呼:“喂——”,你和“哎——”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

  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

  这些鸟儿就像老师和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疑问:刚才老师给大家的资料卡中明明说灰椋鸟的叫声是低微而单调的,这会儿怎么又是倾诉,又是呼唤,又是应答,如此的丰富多彩?   板书:好像……又像……

  这个描述鸟的叫声的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想象中融进了作者的情思。而资料卡中的语言,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一般介绍。

  (4)引导注意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分号呢?分号之间在说什么,分号之后在说什么?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并且句子里已经有了逗号,那么就在两个句子之间用分号隔开。这是分号的一种用法。

  男女生对读。

  小结:鸟儿归林时的呼朋引伴场面的确好看,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和美。

  姿态美(优美)

  出示句段: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那种好看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把灰椋鸟的“飞”,说成“翩翩起舞”,姿态好看。羽毛成了金红色,那就是颜色好看,那时夕阳给它镀上的颜色,是大自然给它的装扮。又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少女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年龄,怎么说好看呢,简直就是好看极了)

  集体朗读,感受灰椋鸟起飞时的那种轻盈美丽。

  活力美(健美)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自由读,谈谈感受。  百鸟争鸣,会是怎样的声音呢?

  2.播放录音,说说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感受。

  作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是什么感受?注意她是怎样写这声音的(板书:似……如……),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声音再大,也是让人的耳里心里都听着舒服的,要是说如机器轰隆作鸣,你觉得好不好?(虽说写出了声音的大,但是这样的声音,就是一种噪音,是刺耳的,是不让人觉得美的。所以好的比喻,一定是能贴切地表达心中那种感觉的比喻。)

  3.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长短相间,再加上对偶的运用,错落有致,有音乐美。

  4.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

  出示;欧阳修的《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结:是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怪不得它们的身上有如此蓬勃的活力。还有什么能比活力美更美的呢?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了灰椋鸟这么多的好看之处,这正应了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  注重勾连,创生“美”。

  1.出示句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我们选好了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2.读最后一段。

  说说人、鸟、林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这就是一种大美,和谐之美。

  【板书设计】

  不好看——归林—— 好看      欲扬先抑

    闹林



  登录信息
请您登录:

○教师 ○学生 ○家长
  最近更新
第三次小测试
[内部]四上德法期末练习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卷
共建和谐邻里,安全运动我先行[图]
教学课件
[内部]试卷 六上数学第...
[内部]教案 百分数的意...
[内部]教学资源 长正方...
关于2022年国家对省级人民...[图]
关于2022年省对设区市人民...[图]
  相关文档
生态科技岛小学周食谱(2.17-2.21)
灵蛇启新程,春日绽芳华
生态科技岛小学周食谱(2.13-2.14)
蛇年新启,教师寒假分享赋能新学期
[内部]2024年增量绩效决算表
[内部]2024年春季、秋季期末考核...
[内部]2024年秋季期末考核汇总表
[内部]2024年春季期末考核汇总表
[内部]2024年奖励性绩效扫尾清算...
[内部]第23项——2024秋季考核(...
  本站推荐
教导处江心洲中心小学2010…
学校简介南京市江心洲中心小…[图]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32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生态科技岛小学 地址:建邺区江心洲红星街82号(210019)
电话: 传真:
苏ICP备10226944号] 访问计数:  
读书笔记
规章制度
国旗下讲话
计划总结
教研组活动
课程与教学
师德建设
暑假学习
原创光荣
重要通知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