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感受两棵樟树的外形美。。
课前预习
《评价手册》预习导航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樟树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 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4、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走近樟树。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语。
3、理清课文层次,出示问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怎样的?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理清脉络,感受樟树
1、指名分段读,讨论交流:
(1)这是两课怎样的樟树?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樟树的?
(2)作者写樟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樟树,质疑问难。
四、精读课文,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因为房子小,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可是宋庆龄却因为舍不得两颗樟树而不肯搬,这究竟是怎样的两课樟树呢?他们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宋庆龄?(出示樟树图)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语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么样的樟树。可以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同学分享。
2、讨论交流
抓住“樟树不高,但他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
﹙1﹚“樟树不高,但他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写出了樟树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同时也说明它长得非常茂盛,蓬蓬勃勃。
﹙2﹚“稠密的绿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造句练习
﹙1﹚师引读:是啊,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 。
﹙2﹚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们为什么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都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
出示:无论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进行练说﹚
﹙3﹚拓展练说:你会用这样的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语句之间的练习,在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主题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领会“可贵”
这两颗樟树除了长得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着宋庆龄,让她舍不得离开呢?
1、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一下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你体会到的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2、讨论交流: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
出示第一句: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1﹚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永久”?什么是“永久保持”?樟树香气永久保持到怎样的程度?“而”和“而且”意思是一样的吗?为什么用上“而”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呢?(因为前面写了石榴树)
﹙2﹚石榴树与樟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写石榴树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第二句:即使当它枝枯叶路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居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1﹚“即使……仍然……只要……就……”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赞美了樟树的可贵之处。
﹙2﹚教师引读
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领会写法,感受人物品质
本文题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分别介绍了藏书的外形特点是蓬蓬勃勃,内在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惧虫香气,且能够永久保持。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课文是不是仅仅为了写樟树的特点呢?有没有更深的用意呢?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樟树的主人——宋庆龄。
1、师生交流,相机资料介绍:出示子了解按揭,再下发宋庆龄的两个小故事,学生阅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你从简介和小故事中认识到一位怎样的宋庆龄?伟大、高贵、让敌人很害怕、平易近人……
3、体会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关系。
﹙1﹚树象征着人——树“香气永存”和人“崇高品格”有着相似的高贵
﹙2﹚这篇课文写的是樟树,实际上是赞美宋庆龄同志崇高的人格和高贵品质,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3﹚想一想,练一练:樟树的外形象征宋庆龄的( ),樟树的香气拒虫象征宋庆龄的( ),樟树的香气永久保持象征宋庆龄的( )。(写树最终还是在写人、寄情)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宋庆龄奶奶离开我们快30年了,但是她房前的两棵樟树依旧生机勃勃。人们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是,都要在这两颗樟树前流年,合影。
1、此时此刻,你明白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吗?
2、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宋庆龄故居时,你想对宋庆龄奶奶说些什么呢?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出来。
学生写好好后交流。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