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分享就是快乐。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分享快乐。
师:(过渡)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班的“分享日”。你知道为什么称今天是“分享日”吗?
生:就是每个人把自己喜爱的物品带来后,让大家共同分享。
师:对。我看见很多同学都神采奕奕的,有些同学还带来了东西。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肯定留下了许多非常美好的记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我们记忆的深海,再一次感受那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吧。下面就请你来介绍一下,让其他同学来欣赏。
生1:这是车模,是我读二年级时做的科技作品,在校比赛中得的奖。
生2: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你们喜欢看吗?
师:好呀,现在8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物品,你也可以把自己组的物品推荐给其他组,好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刚才在交流中,当别人欣赏甚至爱不释手你的作品时,你感受如何?
生1:当××欣赏我带来的菊花,听到了她的赞美词,我的心里像蜜一样甜。
生2:当×欣赏我带来的《自然科学》时,我觉得自己带来的物品很有价值,原来她和我 有一样的爱好,我真高兴。
师:现在我再请你们谈谈当你欣赏别人的东西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师:对呀,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另一个同学分享,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假如有三个甚至更多的同学与你分享,就变成了更多人的快乐。下面你们也让老师再回到20多年前,你们这个美好的童年时代吧。看,这是我小学时学校奖励给我的一个作业本,我到现在还保存着, 这是我童年受到“精彩极了”赞扬声的最原始的记忆。
生:我明白了,你让我也想起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巴迪,也想起了我爸爸那一次对我的鼓励。请看,这就是我爸爸三年前送给我的集邮册,我心里好感谢她,这使 我能从中获得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我很高兴。
活动二:回归生活,学会分享。
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1: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 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选择一 个合理地帮助方式。
课件2: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
生2: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第二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课件3:这是一节美术课,大家都在画画。丁丁上颜色时,发现书包里的水彩笔没带,他坐立不安。这时,同桌冬冬发现了。
师:请大家想想,冬冬这位小朋友会怎么做?
生1:她应该借给他。因为她有水彩笔,可以与丁丁一起分享。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生2:冬冬借给了丁丁水彩笔,得到丁丁感谢时,心里会很高兴的。
生3:冬冬帮助丁丁,以后丁丁有困难时,他也会帮助她。
师:(小结)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尽力帮助别人。这样,别人因分享你的拥有而开心,而你因为帮助别人,内心感到满足,所以,一个快乐就变成多个快乐,那么生活不是变得更美好吗?!
活动三:小记者行动,感受分享。
师:刚才我们看了两个片断,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老师请你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自己班的同学,并完成表格内容。
我的调查记录:
生1:我采访的对象是戴××同学。调查内容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的发现是他在一次春游活动时,知道另一个同学忘带水壶,就主动把水壶给他一起享用,他的行为值得我学习。
生2:我在采访中,最佩服的是小明同学。当他在住院期间,看到同床的小弟弟看着他吃水果时,就把水果分给小弟弟一起享用。我发现帮助别人,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是件幸福事。
生3:我在采访中,有位同学告诉我,在一次上体育课时,一个同学忘了带镜子,向他借时被他拒绝了。后来,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那个同学不计前嫌,主动地帮助他,他觉得 很羞愧。他说以后一定会尽力去帮助别人。
师: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这样才能彼此的分享快乐。 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课外拓展:
把带来的物品分类,课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