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7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会数数吗?知道老师这儿有几根小棒吗?(师拿出6根小棒,带领学生一起数)
2、你们想不想也动手摆一摆?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排成一排。指一名学生上黑板摆,你们摆得和他一样吗?一共摆了多少根?(10根)每根小棒表示1根,摆了多少个1根?(师带领学生数1个1,2个1,3个1……)摆了我少个1?板书:10个1。
二、新授
1、把数出的小棒捆成一捆。(师操作,问老师把这些小棒怎样了?)
师: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这样的一捆就表示一个十。
学生把面前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名说一捆小棒表示?
师:多少个1是1个十? 板书:10个1是1个十。
齐读
2、1个十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泛,例如:一包餐巾纸。
师说明:一般把10张纸包成一包,所以我们看到这一包就知道里面有10张了。
再例如:老师有一天到商店要买十一枝铅笔,营业员是这样拿给我的(在实物投影上摆一捆,一根)
你们知道营业员为什么要这样拿给我吗?(学生说出一捆是十根和1根合起来就是十一根)
强调10根捆成一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它是10根。
3、(1)你们能摆出12根小棒,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
(学生摆,一名在实物投影上摆)指名说怎样一眼看出是12根的?如果有一根根摆的,应当比较让学生体会一捆加2根更容易看清楚。
(2)师出示13、18根,让学生说说怎样一眼看出是13根、18根?
(3)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摆出十几根吗?
(学生操作,指名说摆的是多少根,是怎样摆的?)
(4)师小结,摆十几根都是怎样摆的?
4、学生一起摆十九根,如果再摆一根是多少根?看看单根的是多少根?可以怎么办?(学生捆)
这一捆是怎么得来的?一捆表示一个十,2捆表示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
板书:2个十是20
反馈:20里面有几个十?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三、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拿出尺子,尺子的数都认识吗?学生从0读到20
学生一起看老师的尺子( 实物投影)
13比14怎样?13在14的哪边?
15在14的哪边?15比14怎样?
14左边的13,右边的15都是和14相邻的数?你能找到和19相邻的数吗?17呢?
18离20近还是离10近?为什么?
2、同学们认数认得真不错!想想做做4(出示图)
先估计,再数一数,数到10可以怎样?一个圈里有几个?圈外有几个?一共多少个?
3、想想做做“5”
师介绍是什么,再让学生读一读
4、游戏
(1)翻到18页,要翻15页是向前翻还是向后翻?为什么?
(2)数10张纸,感觉10张纸有多厚。再数20张纸,感觉20张纸有多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板书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2个十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