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秋天
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读书、写字、理解感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课文的大意。
课时重难点:
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揭题
1、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热闹的季节。她曾经赢得古今中外诗人的吟唱礼赞。(以诗一样的文字导入课文既吸引学生,又增加学生的内涵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2、交流课前了解到秋天的景色。出示幻灯(诗一样的画面让学生震撼)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投影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完成目标2)
(2)出示词语
指名读,跟读,齐读
(3)你有不懂的词语吗?试着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5)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完评议。
(6)说说大意,齐读全文(完成目标3)
三、合作探究,深入感悟
1、赏读第一部分,指名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哪个词用得好?理由是什么?
(抓住“更红更娇”、“更甜更好”理解秋天的特点)(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即明了又容易,把方法教给学生)
3、指导学生读与背
四、教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字形。
2、指导写字。
作业设计:
1、临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秋天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课时重难点:
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2—6)(完成目标2)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作者是怎样写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复诵读。(体会秋天的调皮可爱及空气的清香。体会拟人这一写法的好处)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自由读,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交流(抓住“消”、“香”、“低头弯腰”体会)
3、学习第六自然段
读,自由朗读体会。
说,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什么比做什么?
交流有什么难理解的句子,一起讨论。
4、各自练习朗读2—6节,指名读,齐读。
5、试着背诵,指名背,分男女生背。(完成目标1)
6、秋天真美,让我们一起拿起画笔把自己喜欢的景物。
7、展示图片,学生一起欣赏。
三、赏读第三部分
1、自由读七自然段
2、说说: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树木落下的“黄叶”?说明了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四、总结课文
1、引导学生总结,出示填空:
课文描绘了秋天的 ,抒发了作者对金色秋天的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优美,语言的简洁)
2、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意之美及诗人抒发的爱秋之情。
作业设计:
写作实践,拓展延伸
1、再展开合理想象,将书中描绘的一种景象改写成一段话,使得诗句更生动更具体。
2、推荐诗歌集《秋风娃娃》、《摇篮里的歌》,让学生接触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意境及诗人独特的想象力。
3、组织以“走进秋天”为主题,让学生用画笔去描绘秋天的果实,用相机去拍摄秋天的色彩,用心灵去感受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完成目标3)
板书设计:
4、秋天
成熟
热闹 热爱
丰收 赞美
美好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