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纹样》
教材分析:
《鱼的纹样》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在之前学生了解了鱼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关于鱼的纹样装饰的一节课。美术教材的内容安排是系统而循序渐进的,不断巩固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既有前后的连贯性,也有本身内容的独特性。
学生情况: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已有一定的装饰纹样的知识基础。学生对纹样的简化、夸张、变形、添加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部分同学或许已经淡忘。但学生对鱼本身的喜爱是相通的,只是对生活中鱼的纹样的装饰并没有特别关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把学生对鱼的喜爱延伸至对生活美的发现与创造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运用简化、夸张等手段设计出不同鱼的纹样的形态,并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鱼的纹样的装饰美感,理解纹样的普遍特征和鱼的纹样的独有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观察各种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及有关鱼的形象的艺术品,引导学生掌握鱼的纹样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一定的形的范围内,能抓住鱼的形态特征,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及色彩等元素创造出更美、更个性化的鱼的纹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张图片,看是什么?(鱼形纹样陶盆)用鱼来装点生活并不是从我们现代人才开始的,瞧,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鱼的纹样来美化生活用品了,所以,这只彩陶盆的名字就叫鱼纹彩陶盆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古往今来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用鱼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呢?想想那些关于鱼的成语或熟语。(例: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
师:古往今来,鱼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们从捕鱼、钓鱼、吃鱼、赏鱼中获得了许多乐趣,赋予鱼许多美好的想象和祝福,(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和鱼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二、引导观察 归纳总结
师:瞧,老师这有两张鱼的图片,一张是真实的鱼,另一张装饰的鱼,你更喜欢哪一张呢?真实的鱼鲜活灵动,装饰的鱼却有一种特殊的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鱼的纹样》。
1、抓外形
师:想要学习鱼的纹样,我们先要了解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对了,就是由简单的身体加上有变化的鳍和尾巴组成的。所以要画鱼的纹样第一步就是抓外形。
鱼的外形有很多,要想画好,我们得用到简化概括的方法,比如这两条鱼,可以简化概括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椭圆形)也可以加入夸张、变形,(图)让圆的更圆,方的更方,这样鱼外形就更丰富了。
其实自然界中的鱼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几种。(出示课件)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条,说说你想把它简化概括成哪种形状?有哪个部分可以运用夸张变形吗?根据学生想法进行示范,并请学生尝试抓外形。(学生第一次作业限时3分钟)
鱼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出示课件)只要我们学会了简化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就很容易表现出来了。
2、画纹样
师:鱼的外形画好了,现在该给鱼儿画上漂亮的纹样了。想画好纹样,我们需要找到3件法宝。
老师收集了一些鱼的图片,3件法宝就藏在这些鱼儿身上,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张,请大家仔细观察,找一找鱼儿的身上有什么?
小组1:鱼儿身上有点。能说一说这些点有什么不同吗?(大小、虚实)
小组2:鱼儿身上有线。能说一说这些线有什么不同吗?(粗细、曲直)
小组3:鱼儿身上有面。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大小、深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3、加色彩
师:3件法宝都找到了,现在还缺了点什么呢?(色彩)色彩可以结合我们本学期第一课学习的冷暖色进行搭配4、师:接下来让我考考你。在这只克里特文化陶盘中的鱼的纹样运用了哪些装饰元素?以哪种元素为主?怎样排列的?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色彩搭配?
由此可见,只有合理运用点、线、面、色,才会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师:好了,看了这么多作品,接下来尝试一下吧。
三、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完成鱼的纹样设计。
作业要求:
1、运用简化概括、夸张变形等方法表现鱼的外形特点。
2、合理运用点、线、面、色设计鱼纹样,使纹样具有装饰美、秩序美。
四、展示评价
1、选择你感兴趣的作品,从外形、纹样(点线面的运用)、色彩搭配方面
进行评价。
2、你还能对某件作品提出建议吗?
五、课后拓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鱼的纹样,并进行了纹样设计,说不准今天我们的创意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这些设计师的创意一样,可以运用到生活物品、服饰甚至建筑设计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