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一、回忆导入
1. 听写词语
请同学们拿出听写纸,我们边回忆课文边听写词语。
故事的起因是因为我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长篇”小说,于是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而当时母亲已经被铁路工厂“辞退”了,只能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挣钱”养家,她非常“忙碌”,我看到母亲工作的场景,我认为我没有“权利”用母亲给的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于是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请同学们对照屏幕校对,全对的举手。
2.朗读回忆
本文的作者梁晓声后来成为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作家的作品是十分打动人的,上节课我们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哪些场景打动了你,请你来读一读。(播放音乐)
出示19自然段,这一段同样也打动了老师。
二、感受反复的表达效果
任务一:默读6-19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并批注。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母亲直起背,转过身,望着我?请默读6-19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并批注。
①母亲在非常压抑的环境中工作。“低矮、潮湿颓败、光线阴暗、酷暑炎夏”什么感觉?(再刺激一下)【板贴 压抑】
这里空间又低又矮,仿佛一抬头就会撞到天花板,四周的墙壁又潮湿又破败,同时这里光线也十分昏暗,炎热的酷暑,窗户还紧闭着,看出母亲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使人感到压抑”。
我们看“抑”这个字,就像有人用手按着人的头,使人下跪,处在这个工作环境中,母亲十分闷热,仿佛气都喘不上来了。
在酷暑炎夏中,在潮湿破败的厂房里,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读——19自然段(老师带读)。
②除此之外,母亲的工作环境还是什么样的?
噪声很大,因为有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在工作着,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声音——“震耳欲聋”,声音大得快要把耳朵震聋了。【板贴 震耳欲聋】
“噪”这个字,一棵树上有三张嘴巴在叫着,可见声音之大。在这样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我们模拟当时的场景来读一读,老师读老头的话和旁白,请你们读“我”(播放缝纫机声)
读完对话,你有什么感受?——缝纫机的声音很吵,我们只能大喊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这只是一台缝纫机的声音,如果是七八十台呢?)
——母亲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很不容易(我们只是听这声音短短十几秒,而母亲要听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喊了两声“妈”看出实在是太吵了,第一声“妈”,母亲都没有听见。
在这样嘈杂的情况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读——19自然段。
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耳边时刻环绕着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在这么压抑的环境中,我们一起看看母亲的样子。(ppt看图)
你观察到了什么?——母亲的背弯曲着,头低着,仿佛要凑到缝纫机板上了(母亲凑这么近是为了看清,是因为光线昏暗,是因为工作太久而直不起背,已经僵硬了)——母亲的眼神很疲惫(眼睛上深深的褶皱,工作太久了,眼睛太疲劳了)
你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付出,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我们再来读一读19自然段。
2.通过对文章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的工作环境,看到了母亲工作时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触?——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十分辛苦,但仍然坚持着,看出母亲对这个家的付出,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这是站在母亲的角度,那站在“我”的角度,“我”第一次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第一次看见母亲工作的样子,“我”有什么感受?)
——“我”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如此的辛苦,我感到难过、心疼,对向母亲要钱买书这件事感到愧疚。
任务二:寻找课文中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9自然段中“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了三次,看出“我”对母亲细致的观察,更反应出“我”对母亲的心疼与愧疚,那这一部分还有像这样反复的表现手法吗?【板贴 我的母亲】
1. “七八十”【板贴 七八十】——“七八十台”什么画面?(感觉缝纫机数量很多,不大的厂房里挤满了缝纫机)——“七八十个”什么画面?(人的数量很多,让厂房显得更拥挤了,而且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七八十个”“七八十只”什么感受?(感觉灯泡散发的热量让房间更闷热了)
是呀,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里,挤满了人、缝纫机,还有堆满的货物,炎热的酷暑,关闭的门窗,七八十只灯泡还在炙烤着。
因此反复出现的“七八十”更能体现环境的——恶劣,表现环境的恶劣是为了凸显——母亲为家庭的付出,体现慈母情深。
2.文章后面还有这样反复的表达,快找一找?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①这一段“立刻”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你们自己学一学母亲的动作体会体会。【板贴 立刻】
为什么母亲的动作这么迅速呢?我们看看母亲和“我”说了什么?请同学分别读母亲和“我”(可请两组)。
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你为什么刚刚语速这么快?——因为母亲着急挣钱,不想因为说话耽误了挣钱。
那你呢?你读的时候为什么吞吞吐吐呢?——因为看到母亲这么辛苦的工作,我不好意思向母亲要钱了。
“我”已不想说出口了,内心充满了矛盾,但对于书强烈的渴望,还是让“我”向母亲开了口。同学们,母亲一个月只能赚二十七元,这二十七元要用来买米,要用来买菜,要用来付学费,到了月底更是所剩无几,但母亲还要省出一元五角来为我买书。这一元五角钱对于作者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是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工作两天才能赚来的,但母亲还是把钱给了“我”。
②读——29自然段,这里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看出钱攒的很不容易,好不容易才存了这么多。“用皲裂的手指数着”看出母亲因为常年辛苦工作,手指都干燥开裂了,体现母亲赚钱不容易。
③可是母亲没有丝毫犹豫,把钱塞给我之后,读——32自然段,母亲的动作让你有什么体会?——母亲想争分夺秒的挣钱(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供得起“我们”吃喝,才能供得起给“我”买书。)此刻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慈母情深。
3.这一部分还有一处也用了反复的手法。33自然段“第一次”。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这里两个“第一次”,让你有什么感受?——以前从来没发现母亲这么瘦小,我很震惊,并且作者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该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两个“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我”对母亲强烈的心疼和心里的内疚。)
小结:因此我们发现,反复手法的运用会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板贴 反复】。
不仅如此,本篇文章还有对故事中场景的描写,对人物言行举止细节的刻画【板贴 场景、细节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反复手法的运用,将“慈母情深”这一深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板贴 感情强烈】
任务三:体会“我鼻子一酸”的原因,写下你的经历。
此时的作者“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 现在你能体会“我”鼻子一酸的原因了吗?——心疼、愧疚、难过、感动......
2.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鼻子一酸”的经历,进行课堂展示:(借助投屏设备)
板书:
18. 慈母情深
压抑 震耳欲聋 场景、细节的描写
感情强烈
我的母亲 七八十 立刻 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