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善”源自人们对于善价值的追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认为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值得人们追求的。在这一意义上,“友善”意味着人们对于他人的自我道德投射,即发现他人与自我的道德相似性。
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深知友善的重要性,他曰:“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由此可见,友善是爱心的外化,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重视人际交往的民族,施恩不图报、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清楚的认识施恩的内涵,培养出感恩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这一传统 美德千古流传下去。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则强调与人为善,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它所包涵的理解、宽容、团结、互助,不 仅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我们班的孩子们也对友善有着自己的解读,或故事分享,或情景短剧,这些都是孩子们对友善的理解,来看看获得在友善故事分享会上大放光彩的孩子们吧!